课件58张PPT。《项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将与自己有关,要学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作者简介
基.德.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斗现
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商人,父母分居,颇有文学修养的母亲带着莫泊桑住在海滨的一座别墅里,他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
在卢昂中学上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适逢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目睹普鲁士军队入侵家园的情景。一年后,法军战败,1871年停战后,他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
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商定各写一篇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汇成《梅塘之夜》出版。此后,他辞去教育部之职,专门从事创作,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 1880年到1890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这期间他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1890年因病导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世。?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①莫泊桑(1850—1893)法国《我的叔叔于勒》《项链》(《首饰》)《羊脂球》《漂亮朋友》(《俊友》)
②契诃夫(1860—1904)俄国《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
③欧?亨利(1862—1910)美国《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精品,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个资产阶级妇女形象,她向往豪华、舒适的生活,并为此去努力,结果不切实际的追求使她放弃了对梦幻生活的痴想,并为此花费了10年的心血与青春。?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从借项链、丢项链、到赔项链,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的性格,从社会根源和个人因素两方面提示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小说那意想不到的结局——项链是假的——把故事推向高潮,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我们要想过得幸福,就应珍惜青春年华,脚踏实地去奋斗,而不应该有妄想。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项链》,这篇小说写的是法国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由项链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剧。为了一时的满足和荣耀,她为此付出了怎么样的代价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知识积累1.为下列红色的字注音(1)寒伧( ?)(2)咕哝( ?) (3)相称(? )(4)皱褶(? )(5)账簿( ?) (6)一杆(? )猎枪
(7)债券(? )(8)租赁(? ) (9)抹(? )布(10)一模(? )一样 ?
(11)瘦削(? )苍白chennongchènzhěbùgǎnquànlìnmāmúxuē2.看拼音写汉字(1)shē(?)华? (2)suǒ(?)碎?
(3)感kǎi(?) (4)佳yáo(?)?
(5)惊hài(?)? (6)穷酸xiàng(?)
(7)端xiáng(?)?(8)赔cháng(?)
?(9)犹豫不jué(?)(10)wēi(?)胁?
(11)téng(?)写 (12)面面相qù(?)(13)亲nì(?) (14)yán(?)缓?
(15)变huàn(?)无常(16)wéi(?)幕 ?
(17)别zhì(?)? (18)自惭形huì(?)答案:(1)奢(2)琐
(3)慨(4)肴
(5)骇(6)相
(7)详(8)偿
(9)决(10)威
(11)誊(12)觑
(13)昵(14)延
(15)幻(16)帷
(17)致(18)秽3.词语解释:
资质:人的素质。
艳羡:十分羡慕。
寒伧:不体面、寒酸。
惆怅:忧伤、失意。
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课文分段本文按照项链为线索,主要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等主要故事情节,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它交待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况和借项链的原因。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介绍了路瓦栽夫人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和婚姻状况以及她对上层社会生活的痴迷向往。? 第二层:写路瓦栽夫人得到部长的请柬,并为参加夜会做新衣。? 第三层:写路瓦栽夫人为参加夜会借项链;?第二部分(从“夜会的日子到了”至“她照他说的写了封信”):写路瓦栽夫人舞会上的成功及项链的丢失。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路瓦栽夫人在舞会上大出风头,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第二层:写项链丢失,夫妇俩感到悲痛甚至绝望。?第三部分(从“过了一个星期”至“也可以成全你”):写夫妇俩费尽十年心血终于还清了债务(即赔项链)。这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夫妇筹款赔项链,债台高筑不得不倾家荡产;? 第二层:路瓦栽夫人为赔项链历尽十年的艰辛,耗尽了自己的青春。?第四部分:写发现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作者通过路瓦栽夫人丢失项链造成的不幸,尖锐地嘲讽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深刻地揭露了享乐主义思想意识的危害;同时也对路瓦栽夫人在当时社会虚荣心毒害下的不幸遭遇抱有怜悯和同情。?1.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玛蒂尔德。
(1)提问:
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恼”“伤心”来刻画玛蒂尔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
研探课文明确:“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她有一个有钱的女朋友,是教会女校的同学,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为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痛苦、伤心”。(2)提问: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梦想”一词,她“梦想”了哪些内容?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
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
“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
“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梦想”华贵的壁衣;
“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
“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马蒂尔德自恃美丽动人,渴望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羡慕。然而现实生活束缚了她,她只能在梦想中得到一时的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是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3)提问:
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
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
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即从“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过你得把这件长衣裙做得好看些”。然后思考:
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
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3.提问:当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连用“跳”“搂”“亲”“跑”几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玛蒂尔德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
4.提问: 如何理解玛蒂尔德在舞会上的“陶醉”?
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学生思考:
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可以完全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一段话。
明确:这段文字写出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1、这个故事中有两处重要的曲折波澜(情节出乎意料),谁能说一说?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假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自主探究2、对于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的三处铺垫:?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检验一下。?当马蒂尔德去买项链时,珠宝店只卖出了那个盒子。3、为什么在文章的最后才说
出来呢? 归纳结尾特点:一是似乎在意料之外,可掩卷回思,却又发现在情理之中;二是结尾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回味无穷。
4、丢失项链看似偶然,也有必然因素。 舞会中:狂热、沉迷、陶醉舞会后:自惭形秽、慌忙逃离——欣喜若狂,忘乎所以。
——虚荣5、再设想一下,玛蒂尔德在偿还巨额债款后,忽然得知丢失的项链原来是假的,会怎样?结果可能:
a、得到全部赔款
b、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接受了,皆大欢喜
c、得到部分赔款,玛蒂尔德放弃了
d、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索要赔款
e、表示同情,但没有赔款,玛蒂尔德淡然处之玛蒂尔德情感表现可能:
a、伤心难过,感到命运不公。
b、非常生气,抱怨对方未能提醒
c、感到震惊,但很快调整过来,淡然处之。
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溃、喜怒无常。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探究人物的多元理解现实身世贵妇人住宅寒伧 墙壁黯淡
家俱破旧 衣料粗陋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
华美而香气扑鼻的小客室桌布三天没洗
喝一般的肉汤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
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用廉价的女佣跟最亲密仰慕的男子闲谈生于小职员之家
只得嫁给小书记平庸
黯淡高贵
优裕家境冰冷狂热梦想心情痛苦、伤心、悔恨、失望,
整日地哭好几天爱慕虚荣借项链—爱慕虚荣 说起自己的烦闷高兴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迟疑而焦急地问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带着这件宝物跑了烦闷、高兴、激动玛蒂尔德 辞退了女仆
迁移住所,租赁小阁楼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刷洗杯盘碗碟
用肥皂洗衬衣把垃圾从楼上提到街上
把水从楼下提到楼上赔项链、还债务—玛蒂尔德诚实守信 勤劳坚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诚实守信 坚强勤劳↙↘归结人物形象一串假项链 十年辛酸事 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小说借助这样一个人物要告诉读者什么呢?观点辑录: 晚会是她梦想实现的时候,也是她从此坠落的一刻,这也许就是对她贪图富贵,没有正视自己生活的最大讽刺,然而后来十年经历,虽然代价沉重,但她没有退缩,体现了她勤劳肯干、诚实善良、勇于面对的美好品质。观点辑录:
不要为虚荣心奉上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观点辑录: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由于虚荣心而导致生活错位的女性,她最终通过努力在生活的艰难中完善了自我。人性可能有很多缺憾,但生活的磨练,可以不断使得人性逐渐走向成熟。
1、从哲理角度概括,也许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说的:“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2、从情节角度看,对玛蒂尔德遭遇表示同情,赞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 3、结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关注生活细节与人物精神的结合。(例如《羊脂球》)这篇《项链》主题在于表现玛蒂尔德克服人性弱点,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颂了玛蒂尔德的美好品质。这是对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欲望膨胀、精神贫瘠现象的鞭挞和指引。作业:写一个类似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改变命运的小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