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心理特征
中学生好奇心强,想像力丰富,极地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她的神秘给学生带来了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校学生的学习习惯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了良好的读图习惯: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分析图中的地理事物等。但是本校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的习惯还不是很强,学习压力小,凭兴趣去听课学习。
?
所用教科书
七年级下册
版???本
人教版
册数
下册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1.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2.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学
习
目
标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2.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3.列表对比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并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 ??4.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
教
学
重
点
及
解
决
措
施
教学重点
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等。
突破措施
1.用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南极地区的位置。
2.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
学
难
点
及
突
破
措
施
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突破措施
1.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2.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课时安排
计划授课时数:?1?????????????????本节为第??1????课时
?
教学策略及
媒体选择
教学策略:地图教学方法,比较对比法,小组合作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演绎法
媒体选择:PPT课件。能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提高学习的效果,增加学习的兴趣,同时,能通过投影展示课后巩固练习,避免了初中学生没有填充册和练习册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环节
(含设计意图)
教 学 设 计
教学
环节
教学
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
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两极地区的图片。
猜猜这是什么地区?
复习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洋是什么?
饶有兴致地欣赏,并回答: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复习
两极地区如何辨认方向
1、提问:在南极点、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转动呈什么方向?
2、提问: ·图中的中心点表示什么特殊点? ·从中心点向外呈放射状的直线表示什么线? ·以中心点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什么线?
?3、复习提问: ·站在南极点向四周看皆为什么方向? ·经线表示什么方向? ·沿纬线如何判定方向?
·中国的长城站位于中国中山站的什么方向?
回忆与复习
归纳:北逆南顺
?
看图、思考并回答: ·南极点。 ·经线。 ·纬线。
?
回忆、思考并回答: ·北。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西北方向。 倾听、领悟。
通过回忆以前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讲授
?新课
独特的自然环境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
要求看图思考: 1、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
2、北极地区的位置和海陆状况
仔细看图,并会回答。
填图,归纳记忆方式。
探究或者互助的学习方法,灵活应用资料
2、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被称作“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代表动物是什么?
2、讲解并加以点拨。(1)展示“四大洲海拔高度对比表”、“沿东、西经90°附近南极洲 地形剖面图”
(2)提问:为什么南极地区干燥,但是却有2000多米厚的冰层?
(3)讨论:南极地区科考的最佳时间?归纳:南极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
转承:那么同样是高纬度地区的北极地区,为什么没有夺取众多之“最”呢?
看书自学然后小组讨论补充回答。
认识到“冰雪高原”“高”的原因。
?
降水少,同时蒸发也少。
暖季
?
小结: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寒冷、海拔最高的大陆,它最干燥、风最大,是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也是人类发现最晚的一个地区。
小组合作,学生对辩论内容理解深刻。
?
?
?
实战演练式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对以学知识的学以致用能力。
?
3.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1、从北极地区的气温、降水、风速方面,还有代表动物,描述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2、展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分析原因。
学生回答
?
?
小组讨论
4.全球变暖
展示两极地区冰雪减少图片。
分析原因,归纳出全球变暖的危害。
课堂
小结
归纳
黑板呈现表格
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特征
看表格,讨论,填表格的空白处。
?
复习
巩固
测验题
引导、讲解
????练习并发言、交流、共享。
布置
作业
?
出一期板报
倡导保护两极地区
。
课件14张PPT。第五节北极圈南极圈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与范围1. 极地区 是指————和————
2.南极地区主要位于——以南,包括————洲及
其————————;北极地区主要位于——以北,
包括——洋大部分及周边的——、——、——三洲
部分地区。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圈北极圈南极洲周边的海域北冰亚、 欧、 北美南极地区南 极 洲 大
西
洋 度 洋
印 太
平
洋2.南极地区 中心位置是————,周围被————、———、 ———等三大洋环绕。南极大陆,太平洋 印度洋大西洋3.面向南极看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从—向—←右左66.5oS北极地区北 冰 洋北 美 洲欧 洲亚 洲4.北极地区中心位置是——洋,周围被——————— 洲环绕。66.5oN北冰亚洲、欧洲、北美5.面向北极看地球自
转的方向是从—向—左右→→酷寒
干燥
烈风
白色荒漠长城站中山站O昆仑站极地科学考察黄河站长城站中山站O昆仑站1.我国南极考察站建站
时间选择2月的原因:
——————————因为2月是南极的暖季,南
极地区又有极昼现象,24
小时白天。2.极地科考的价值:
——————————(1)通过对极地的考察可以了解整个地球的变化。如:以南极冰雪融化程度,推测地球变暖情况。
(2)极地地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思考探究极地考察北极深海取样现场采取冰雪雪样 南极地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日本捕鲸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极归来,船队满载着440头被捕杀的鲸停靠在了日本的港口。日本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而全然不顾国际社会禁止捕鲸的呼声!SOS!“我们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日本方的辩论中心:捕鲸是为了搞科研,鲸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
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进行科研并不需要每年大规模捕鲸,况且,现代科学技术并不需要杀死鲸鱼来搞科研。
我们怎么做?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是初中世界区域地理中地区学习内容的最后一章,是检验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重要一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极地地区”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课标分析
两极地区纬度位置的相似性,决定了其自然环境的共性,而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海陆位置的差异,决定了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又有一些明显差异。所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是认识两极地区的重点和基础。
? 研究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包括景观、气候、自然资源等,和世界其他地区稍有差异的是:这里的气候,不仅要关注气温和降水,还要关注风速甚至气压;这里的自然资源,除了要了解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对生物的多样性,尤其是动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需要重点关注;另外,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原始性,也是一个有别于其他区域的研究重点。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取决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一定要和位置结合起来。
? 极地地区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原始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认识这一点对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至关重要。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与义务。这里重在情感教育,主要使学生明确,我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