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二力平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平衡状态;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知道平衡力的概念,能够探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复习巩固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或
。
2.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____,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____。
3.地球上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都受到____力的作用,它的方向是___________。
4.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
四、自主学习:
(一)平衡状态
1.观察上图: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和处于静止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态的花瓶:请回答,汽车与花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在这些力的作用下,汽车和花瓶处于
状态或
状态,则这几个力相互
,物体处于
状态。
2.判断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放在桌面上静止的书;B.空中盘旋的老鹰;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D.正在起步的汽车;
E.匀速上升的电梯;F.匀速竖直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H.正在进站的火车。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3.实验设计讨论:组内讨论、交流,选用器材,设计实验的方案、步骤。
(1)需要选什么器材?
(2)如何改变小车两端拉力的大小?
(3)如何改变小车两端拉力的方向?
(4)如何根据小车的状态来判断“二力平衡”?
4.组内做实验探究(展示表格)
木块两端细线悬挂重量相同的钩码,木块能否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衡,依据是什么?木块两端细线悬挂重量不同的钩码,木块能否平衡?将木块两端细线挂到同一边,木块又能不能平衡,现象是什么?把木块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块能否平衡?重新平衡后,两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5.小组内讨论完成,你能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吗?
6.自由发言,本实验中,对该装置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7.受两个力的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
8.如果两个力为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吗?“力一定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句话对吗?
五、自主小结:
1.请同学们在根据本节课所学,对比“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比较
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1)大小
(2)方向
(3)是否共线
不同点
(1)是否同体
(2)同时性
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
同时
2.在本课学习中运用什么学习方法?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
)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
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2.重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则重物所受阻力的大小是(
)
A.10N
B.40N
C.50N
D.60N
3.起重机以1m/s的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
A.12000N
B.6000N
C.3000N
D.无法判定
4.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力(
)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正在空中下降的降落伞,若它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则它的运动是(
)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C.越来越快的运动
D.越来越慢的运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平衡状态就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B.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力一定平衡力
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7.连同载重共2000N的气球在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则它在运动中受到空气的阻力为_____N。
8.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