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一是“乱”—— 战争不断想一想二是“变”—— 改革潮涌秦楚鲁越卫韩赵魏周中山洛邑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战 国 七 雄 与 战 国 时 期 的 变 法第二学习主题夏、商、周时期
第8课 商鞅变法一、商 鞅 变 法背景①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秦国相对落后,社会地位低;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农抑商;③奖励军功;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作用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时间BC356年,秦孝公支持课本44页观察此图一起来分析一下问题:请你观察这个战国时期的青铜牛尊
你能看出当时的牛有什么作用吗?牛的鼻子套了一个圆环,说明牛
已经被用来干活了。战国时期铁铲战国时期铁铁犁头请你看看这两个战国时期的劳动工具,能说明什么问题?在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使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背景 2、铁器已经普遍使用1、从牛尊可以看出牛耕已经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秦国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如何?秦国落后,社会地位低。商鞅是何许人也?商鞅像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姬姓,卫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但最后还是死于自己的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3、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奴隶贵族特权。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最深远。)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百姓互相监督二、都江堰建造年代主持建造者特点战国后期秦国李冰无坝引水、自流灌溉的生态型水利工程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国实力进一步加强。李冰父子雕塑
(四川都江堰市标志性雕塑)李冰塑像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都江堰三大
主体工程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飞沙堰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分水鱼嘴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宝瓶口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是人们所称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畅所欲言1、改革是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2、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程。
3、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有可能会付出沉重代价。 1、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
2、商鞅变法深得民心;
3、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考链接◆(2015·贵州黔西南)1.战国时期,使秦国能够最终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管仲改革 D.秦孝公改制【A】◆(2015·湖南邵阳)2.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A】中考链接◆(2016·山东菏泽)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A】◆(2016·山东青岛)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中考链接【D】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