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历史意义?
2.秦朝的起止时间、都城,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说出和下列成语相关的历史人物: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揭竿而起
约法三章
四面楚歌
温故知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历史上称西汉)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汉高祖刘邦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材料研读: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饿。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
长期战乱造成的。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二、休养生息政策
如果你是刘邦,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你会怎么做?
措施:①吸取秦亡的教训。
②让士兵还乡务农。
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
⑤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休养生息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
惠帝刘盈
之弟,西
汉第五位
皇帝。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汉
文
帝
汉
景
帝
西汉的耧车
耧车,汉代播种工具。它加快了播种的速度,提高了播种质量。
耧车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
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
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的统治的措施?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三、文景之治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前211年—前194年—前188年)刘邦的嫡长子,母亲吕雉。
西汉第三位皇帝:少帝刘恭(前190年—前188年—前184年)西汉第一个被废的皇帝,父亲是汉惠帝刘盈。傀儡皇帝,吕雉太后掌实权。
西汉第四位皇帝:后少帝刘弘( -前184年--前180)汉惠帝刘盈的儿子。傀儡皇帝,吕雉太后掌实权。前180年吕雉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废黜诛杀。
西汉第一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年)
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
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课小结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②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历史上称“文景之治”。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②让士兵还乡务农。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⑤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的统治措施:
课后活动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
活动与探究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
课后活动
(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国家暂时放松对农民的剥削,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他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说说你的看法。
动
脑
筋:
相关史事:
汉文帝提倡节俭,其目的就是:倡俭廉,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最终呈现出史称“文景之治”景象,耕地扩大,人口增加,国力兴盛。作为一个皇帝能做到如此俭省,如此克己,如此体恤百姓,实在是可贵的。
现在,假如我们也能做到防腐倡廉,降低执政成本,以民生为先,减轻赋税,减轻人民负担的话,一定能实现民富国强。
课堂练习
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
A
2.西汉的建立者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刘彻
课堂练习
c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