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件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册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件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4 13:49:25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复习课(一)质量
复习目标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理解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知道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了解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目标一: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理解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1、质量的概念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克(g )、吨(t)、毫克(mg)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随堂练习一1.小明同学打乒乓球时,不小心将球踩瘪了,但没有破裂.对于球内的气体而言,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都发生了变化
2.夏天来了,一些同学喜欢自制冰棒,他们将一杯80g的水放入冰箱中,完全结冰后,其质量(  )
  A.仍是80g B. 大于80g C.小于80g D.不能确定目标二:知道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会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1、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
3、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1)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
(2)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
(3)液体的质量m液=m2-m1。随堂练习二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1所示情况。
图(1) 图(2) 图(3)
(1)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情况,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目标三:了解量筒的使用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固体的体积。 1、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2、1 mL=________cm3 1L=______dm3
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随堂练习三1、小华随意选取其中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_______cm3,此石子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
2、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
A.实验中,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便于准确地读数
D.粗矮量筒中的液体较多,筒壁所受压强较大,需用较厚的玻璃,因而不便读数
小结1、质量的概念、单位、意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3、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量筒的使用方法。
谢谢、再见课件13张PPT。复习 课 质量和密度(二)复习目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知道密度的单位及换算、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复习目标一: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同种物质的密度在常温下不变,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同种物质当发生状态、温度变化时,密度改变。训练(1)  1、如图6-2所示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
值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比乙物质小
C.若V甲=V乙,则m甲 D.若m甲=m乙,则V甲>V乙2、.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
3、装在烧杯中的水被倒出一部分后,烧杯中剩余水的密度________;密封在容器中一定质量的气体被抽出一部分后,容器中剩余气体密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复习目标二:知道密度的单位及换算、会使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1、密度的单位
kg/m3、g/cm3 1g/cm3=103kg/m3
2、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3、例题:小华很想鉴别妈妈去云南旅游时带回来的当地少数民族的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于是,他向老师借了天平和量筒等器材,用天平测出一手饰的质量为90 g,用量筒测出其体积为10 mL(ρ银=10.5 g/cm3,1 cm3=1 mL)则:(1)通过计算说明该首饰是不是纯银做成的?
(2)若是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需要多少克纯银?
解析: (1)已知该首饰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其密度,然后与银的密度相比较,若两者相等即为纯银的,否则不是纯银的;
(2)已知首饰的体积和银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所需纯银的质量。
(1)该首饰的密度:
ρ=m/v=90g/10cm3=9 g/cm3<10.5 g/cm3,
所以不是纯银做成的;
(2)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的质量:
m′=ρ银V=10.5 g/cm3×10 cm3=105 g。
答案:(1)该首饰不是纯银的;(2)纯银做成的一个同样大的首饰的质量为105 g。 训练(2)1.洛阳市新区博物馆进行了秦汉—罗马文明展。如图所示,小红看到一个大理石雕像的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大理石的密度是3×103 kg/m3。则它的质量约为(  )。
A.1.8 kg B.18 kg C.180 kg D.1 800 kg
2.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 g、60 g,体积分别为16 cm3、2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 g/cm3复习目标三: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1)测固体的密度(2)测液体密度 训练(3)1、位于余庆境内的构皮滩水电站是乌江流域梯级发电站开发中的一个电站,在大坝修建中要用到大量碎石子。小华随意选取其中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_______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_______cm3,此石子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2、我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我们应该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新型节水洁具每次耗水只有5L,而原有洁具每次耗水高达9L。求:(1)1t水可供新型洁具冲多少次?(2)若平均每天使用10次,30天可以节约多少kg水?
谢谢、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