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龟
米切尔·恩德
[学习目标]
1.了解犟龟的形象。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了解犟龟的形象。
2.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文中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请一个同学给大家将故事。
在这个童话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因坚持而取胜的乌龟,而我们今天还要再来认识一个因为“犟”而成功的乌龟。这只乌龟究竟犟在何处呢?在它身上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米切尔·恩德的《犟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犟龟的形象。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作者简介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米切尔·恩德曾画过画、演过戏,1960年和1962年接连发表了两部儿童文学作品之后,竟像蝉一样沉默了长达十年之久。1971年他离开了德国迁居到意大利,三年之后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为20世纪登峰造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四、自读课文,检测字词。
1、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查字典标注拼音。
2、检测字词。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犟(jiàng)
遗憾(hàn)
荒漠(mò)
哀悼(dào)聚(jù)集
障碍(zhàng
ài)
犟:固执,不听人劝。荒漠:荒凉的旷野。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注意角色各自不同的特点;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朗读的语气、语速的把握。
2、理清故事情节。
请学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
学生明确:起因:小乌龟听了鸽子的谈话,决定参加狮王的婚礼。
经过:路上所遇到的种种阻碍,以及战胜困难的过程。
结果:小乌龟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最美丽、最盛大的庆典。
六、析读课文内容。
1.分析小乌龟“犟”的性格特点。
问题一:这篇童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可爱的小乌龟形象,谁能说说这个小乌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学生明确:犟
问题二:可在字典的解释中“犟”的意思是,“固执,不听人劝”的意思,你们认为小乌龟是这样的人吗?小乌龟的犟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作分析。
学生看书批画,并讨论。
讨论明确:小乌龟不是这样的人。小乌龟的“犟”体现在:(1)有坚持不懈的勇气。虽然它走的慢但一直坚持不停息。如第三段“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来。”(2)有坚定的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认准了一个目标便一往无前,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改变初衷。如,蜘蛛的好意相劝,壁虎婚礼取消了的通知,乌鸦的劝阻以及嘲笑,都没有改变小乌龟前进的方向。(3)有坚定的信念。小乌龟反复说的话“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都体现了小乌龟义无反顾的决心和信心。(4)小乌龟并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不听别人的劝阻,相反只要是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意见,它还是非常乐意实现的。如,当听到蜗牛说“你走的方向完全相反了”后,小乌龟就非常感谢他指路,并调整了前进的方向。
2、总结文章的主题思想。
问题:文章通过塑造小乌龟的形象,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思想?
学生讨论,概括。
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3、质疑讨论。
问题:阅读童话过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惑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究解决。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要求:(1)先将自己的疑问在小组内提出来,同学们互相讨论解答;(2)将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质疑问题:(1)小乌龟并未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算不算一个胜利者?
(2)小乌龟在路途中已经知道狮王在与老虎的决战中去世,可为什么在问猴子时还问“这里是在庆祝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吗?是否前后矛盾?
学生讨论解答:(答案不一定要和老师总结的一样,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算。第一,小乌龟具有一种不畏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不管是否赶上婚礼都是一个胜利者。第二,文章开头就说“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既然它赶上了婚礼,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当然是胜利者。
(2)不矛盾。虽然小乌龟知道狮王二十八世已经去世,但当它到达狮王洞口时却看到许多动物聚集在草地上,兴高采烈,充满了期待的喜悦,因而它“不解”地求证是否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所以不矛盾。
七、延伸拓展
《犟龟》这篇童话渗透了一些新时代的特征,它与传统的童话作品有许多区别,请看下面的有关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童话,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提示:可从形象性格、童话主题、语言特色、结构写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视频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
十、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1、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设想一下,它可能想了些什么?
答案: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文章内容,合乎情节即可。示例:小乌龟可能在想:我要不要去参加婚礼呢?去吧,我爬的太慢,路途遥远,不知能否赶上?路上不知会遇到多少困难,我能否战胜这些困难?不去,太遗憾了,为什么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我一定要下定决心,克服困难,我要去。
2、结尾部分,小乌龟说:“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如果小猴子不以为然,反问小乌龟:“你可没准时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这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呀!”设想一下,小乌龟会怎样回答小猴子?
答案:小乌龟说:“这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赶上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了!我很满足!”
3、“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课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用反复这种修辞多次写道小乌龟说:“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是为了突出小乌龟的决心之坚定,既定目标不可更改,并不断朝着目标前进,同时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