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小溪流的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四单元第16课《小溪流的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4 08:1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溪流的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小溪流的形象。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小溪流的形象。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
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课下探究学习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长江、大海的图片)我们曾无数次高歌滔滔不绝的大江,我们曾不断的歌咏波涛汹涌的大海,可有谁知道,他们曾经是一条小小的溪流,有谁知道,小溪流有一个歌,是永远唱不完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溪流的赞歌。(教师板书《小溪流的歌》严文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小溪流的形象。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了解童话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以及童话文体介绍
1、作者简介:
严文井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起笔于散文创作作。同时也创作小说、文学评论,各有建树。但以儿童文学作家著称。 
严文井,中国作家。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汉人。生于1915年。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翌年春到北京图书馆任职。1938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底调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1953年起,先后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早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写有散文集《山寺暮》、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进入40年代以后,主要写作儿童文学。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此后又出版了《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蚯蚓和蜜蜂的故事》、《三只骄傲的小猫》、《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等中短篇童话,以及《小溪流的歌》等童话集。其作品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富于哲理和诗意,被誉为是“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
2、童话文体介绍
童话是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或知识教育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
童话是从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中创造出来的故事,因此,它是幻想成分最多的一种故事。通常,它的情节离奇,故事动人,适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易于被儿童接受和喜爱。成人也对它怀有浓厚的兴趣。
童话以儿童所理解的人物为描写对象,它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通话化”。也就是说,把自然界的各种物,当成社会的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社会中人的思想言行、道德及爱憎,而又把社会生活改制成儿童能接受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通俗易懂、饶有趣味的神奇故事。
童话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和理想愿望,颂扬勤劳善良、勇敢智慧、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热爱家乡、热爱国家和民族等美好品质,鞭挞懒惰自私、虚伪欺诈、损人利己等丑恶思想行为,渗透着劳动人民纯朴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从来是对孩子们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最富于教育性的故事。
四、自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查字典标注拼音。
2、检测字词
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牢骚(sāo)
沉淀(diàn)
阻碍(ài)
恐吓(hè)怨(yuàn)恨
水磨(mò)
眺(tiào)望
泡沫(mò)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勃勃,兴盛的样子。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这里形容数量极多。
富足:丰富而充足。
牢骚:烦闷不满的情绪。
沉淀:沉积到水底下。淀,沉积。
恐吓:吓唬,威胁。
3、梳理故事情节。
问题:请速读课文,找出小溪逐步成长的四个阶段。
学生读书,并在书中批画四个阶段的起始段。
学生明确:小溪逐步成长的四个阶段是:小溪流——小河——大江——海洋
五、析读课文内容。
1.分组品读小溪成长的四个阶段。
(1)四人小组明确本小组品读的重点,即小溪成长的具体的第几阶段。
(2)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本段课文。
(3)批画概括出小溪不同成长阶段的歌声特点、力量表现、劝阻者。
(4)完成表格填空。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小溪流
小河
大江
大海
2、各小组汇报品读成果。
(1)分角色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说不同阶段小溪流成长的情况。
小组汇报:
第一组小溪流:我不知疲倦地往前奔流,冲过巨大石块的阻拦,拒绝枯树桩的劝止,同我的伙伴们汇合在一起,我就长大了。——我成为了一条小河。
第二组小河:我精力旺盛,精神饱满,托起沉重的木船,拒绝乌鸦的恐吓,不知疲倦地奔流、奔流,别的小河同我汇在一起,我又长大了。——我成为一条大江。
第三组大江:我现在变得十分强壮,我有巨大无比的精力。我可以不费力就掀起汹涌的波涛,我举起庞大的轮船帮助他们航行。我拒绝了泥沙的劝阻,我不知疲倦的奔流,奔流。我又长大了——我成为了大海。
第四组大海:我欢乐的动荡,我向四方欢唱。我一刻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我拒绝了沉船的劝告,波涛不断涌起,向上,向前,永不休息。
(2)汇总各小组品读成果,完成表格。
3、分析小溪流的形象特点。
成长阶段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小溪流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
推着小树枝打转,冲过石块的阻拦
枯树桩枯黄的草
小河
沙声地唱歌
翻腾起沉淀的泥沙,卷起漂浮的枯树枝,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
乌鸦
大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而低沉的声音唱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泥沙
大海
强烈地向着四方欢唱
他不断涌起来,向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问题一:在小溪流成长变化过程中,小溪流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学生跳读课文,在文中批画关键语句,并将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做旁批。
学生讨论明确:小溪流的思想性格是:(1)快乐自信。当小溪流、小河、大江遇到阻碍时,总是“笑了笑”,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所以它是快乐自信的;(2)执着,不怕阻力。不管是小溪流、小河、大江还是大海,他们总是“不知疲倦”地奔流,“一秒钟也不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他们先后拒绝了枯树枝、乌鸦、泥沙、沉船的劝阻,所以它是执着,不怕阻力。(3)乐于为人做好事。不管小溪流在哪个发展阶段,它总会“高高兴兴地做了一切他该做的工作”,“为人们做了无数事情”,转动水磨,推动发动机,举起轮船帮助他们迅速航行。
问题二:在小溪流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劝阻者,请你说说这些形象各代表了哪类人?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书中画出描写劝阻者的语句,批注他们各自代表的形象,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讨论明确:枯树桩、枯黄的草代表年老的守旧派,看不惯新生事物爱发牢骚。乌鸦:代表懒惰、不思进取的人;泥沙:代表前进中落后分子。沉船:代表腐朽没落的人。所有这些事物,都是小溪流的对立面,他们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保守落后的人的代表。
作用:文章刻画这些劝阻者是从反面衬托小溪流勇于进取,坚持前进,永不停步的精神。
4、总结文章主题。
问题一:在小溪流的成长过程中,它始终唱着一首歌,请结合全文概括,小溪流的歌是怎样一首歌?
学生讨论。
讨论明确:小溪流的歌是一首永远前进,不怕一切阻力,在前进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歌。
教师总结:小溪流唱的歌是一首在永不息止的前进中不断成壮大的歌。坚持前进,永不停步,在前进中不断成长就是本文的主题。
问题二:你能试着讲出与本篇童话主旨相近的一两句格言、警句吗?
学生明确: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等
问题三:小溪流的精神给我们的人生以怎样的启示?
学生讨论。
讨论明确:我们的人生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前进的,我们也应该以小溪流坚定执着的精神,勇往无前,在前进中不断壮大自己。
六、延伸拓展
听下面两篇童话故事,体会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特点。
童话一:(播放FLSH
)童话故事
七、反馈练习
这篇童话充满了童趣,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哪些词语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小溪流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卵石,一会儿摸摸沙地上才伸出脑袋来的小草。他一会儿让那些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个转儿,一会儿挠挠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的痒痒。小树叶不害怕,轻轻转了两个圈儿,就又往前漂。小蝌蚪可有些怕痒,就赶快向岸边游;长了大腿的蝌蚪还学青蛙妈妈慌张地蹬开了腿。
答案:此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童话的语言特点。作者有意识地把小溪流当作一个活泼的儿童来写,使文章充满了童趣。如“玩耍”“拍拍”“摸摸”“挠挠……痒痒”、“小蝌蚪”“怕痒”这些词语形象传神、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强了这篇童话的吸引力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