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4 10:0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一、战国七雄:
1.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晋 。
2.齐国由田氏取代。 二、商鞅变法
1.时间:
2.人物:
3.内容:
4.作用:东 南 西 北 中三、都江堰
1.时间:
2.人物:
3.构成:①渠首:分为 三个主体工程。
②灌溉网。
4.功能:
5.意义:齐、楚、秦、燕、赵、魏、韩公元前365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政治、经济、军事)公元前256年(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鱼嘴、宝瓶口 和 飞沙堰防洪、灌溉、水运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
都江堰建成后, 成为沃野,被称为“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图)背景、目的重点知识回顾 —— 第 7课第8课 百家争鸣合作探究:
请学生讨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古为今用 南京夫子庙 曲阜祭孔大典韩国祭孔仪式孔子学院美国纽约出版的《名人年鉴表格手册》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 ①孔子 ②柏拉图 ③亚里士多德 ④托马斯·阿奎那 ⑤哥白尼 ⑥弗兰西斯·培根 ⑦牛顿 ⑧伏尔泰 ⑨康德 ⑩达尔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至圣先师” 孔子 杏坛讲学“仁”“礼”“德”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言行举止要符合尊卑等级的社会规范“为政以德”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派子路问她:“你这样哭,好像遭遇过许多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关于“为政以德”的言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家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实事求是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春秋时期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为而无不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儒家——孟子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道家——庄子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
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治”、“中央集权”。其思想指导秦始皇统一六国,代表作《韩非子》。“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翻译:治理人民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够把百姓管理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韩非子》 墨家——墨子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
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诸子百家 “仁”“礼”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轻”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法治”“中央集权” “兼爱非攻”诸子百家
“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无为之道,祸福相倚 ”
“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百家争鸣
小组讨论:选择你支持的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分组讨论“是否应该上晚自习”?
儒:以礼治国 道:无为治国 法: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