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清清的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清清的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0-14 17:1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科学知识:
  (1)知道水是无色无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
  (2)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3)通过学习过滤的实验操作,初步了解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步骤。
能力培养:
  (1)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会欣赏美丽的水体,体会自然界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它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影响溶解的因素。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判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拓展。
教学准备
活动1:白酒、纯水、白醋各一杯;(每小组一份)
  活动2:气球(每人一个)、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每小组一份,条件不具备可用其他容器代替)、
常见的液体图片。
  活动3:滴瓶、烧杯、水、糖、盐、油、墨水、小石子、搅拌棒。(每小组一份)
  拓展:茶水一杯(或图)。
  活动4:每小组一份:烧杯、玻璃棒、方糖、冷水,热水、水果糖、小锤。
  拓展:烧杯、玻璃棒、过滤装置(铁架台、漏斗、烧杯、滤纸)、土壤。
  资料:自来水过滤示意图或视频、动画。
  活动5:美丽水体的相关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渔民出海图片
提问: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伯伯早上出海打鱼,走得匆忙,忘记带水壶。王伯伯可以直接喝海水解渴吗?海水很清澈,为什么不能喝呢?
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海水与淡水的区别。
活动1:哪杯是纯水?
讨论:(出示三杯液体)这三个杯子中分别是白酒、纯水、白醋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17_jpg.jpg"
\t
"_blank ),根据平时你对这三种液体的了解,想一想这三种液体有什么不同?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出哪杯是纯水?
学生讨论后交流汇报。
提示:实验时,不能采取尝的方法。闻的时候,要用扇闻的方法,以保护我们的鼻子不受刺激。
示范方法: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用鼻子闻此空气。
观察:请一名或两名学生到讲台用扇闻的方法观察三种液体,并把闻到的结果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区分出三种液体。
归纳:无色无气味的那杯是纯水,白酒有很刺激的气味,白醋闻起来有酸味。
作业:
(1)鼓励学生课后用扇闻的方法区分常见的液体。
(2)看来,仅凭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利用鼻子可以闻出白酒和醋的气味,那么请同学们回家后试一试糖水和盐水要怎样区分呢?
活动2:给水变个样
(1)
玩水球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18_jpg.jpg"
\t
"_blank )
提问:(出示装满水的气球)你玩过水球吗?能把水球变成不同的形状吗?
提示:往气球里加水时,不要装过多的水,要把球口扎紧。
实验:分小组做玩水球实验,把水球捏成不同的形状,并画出每次捏成的形状。
汇报交流各组捏成的形状。
归纳:水可以捏成任意一种形状。
(2)
倒水游戏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21_jpg.jpg"
\t
"_blank )
谈话:出示各种形状的塑料容器(如纸杯、矿泉水瓶等)。根据玩水球的实验想一想如果把水倒在这些容器里,水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猜想。
演示实验:将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中,引导学生观察水倒进不同容器中形状的改变。
归纳:水倒进什么形状态的容器里,就会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
(3)
认识液体
给出概念: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提问:想一想还有哪些物体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导入:出示茶水图片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26_JPG.jpg"
\t
"_blank )。
提问:是什么使水变黄的?茶叶溶解了吗?
观察:学生观察图片,发现茶叶还在杯底。
讨论:学生讨论后汇报。
归纳:水变黄了,是因为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均匀地分散到水里,即溶解了;而茶叶还在是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不能溶解。这也就是说,茶叶里既含有可被水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被水溶解的成分。
作业:课后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像茶叶一样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
第二课时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演示:把一勺糖放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几下。供学生观察。
提问:糖怎么不见了?
提问:(出示实物——石头、油、红墨水、盐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22_jpg.jpg"
\t
"_blank ))
把这些物质会不会像糖一样溶在水中呢?
学生猜测。
教师一一演示实验,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并汇报。
汇报实验结果:糖、墨水能被水溶解,石头、油不能被水溶解。
归纳: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能够在水中溶解,有些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
作业:思考可乐里面的气泡是怎回事?
拓展:浊水变清
提问:我们平时常喝的水从哪里来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有些地域是自来水。则继续本方案。如有些地域是地下水。则进行方案二。)
(出示被污染、较浑浊的江河水的图片)我们家里的自来水是从这里来的!
(出示自来水净化过程图解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09_jpg.jpg"
\t
"_blank )或视频
( file: / / / H:\\html\\video\\4z11.html )
INCLUDEPICTURE
"H:\\html\\photo\\0\\pages\\img\\logo.png"
\
MERGEFORMATINET
HYPERLINK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江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但可以通过净化以后再饮用,讲述自来水净化过程。
归纳方法:沉淀、过滤。
示范:过滤的方法。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
导入:出示一颗方糖,并放入水中。
提出问题:怎样可以加快这颗方糖在水中的溶解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归纳方法:搅拌、加热、将方糖弄碎。
提问:怎样可以证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归纳:用两杯等量等温的水,同时放入两颗大小一样的方糖。一杯静置,一杯搅拌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02_jpg.jpg"
\t
"_blank )。比较哪颗方糖溶解得快。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提问:同学们设计的对比实验很好,在只改变了是否搅拌的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没有改变。那么如何证明加热和弄碎也能加快溶解呢?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归纳:
(1)
比较加热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的水和等量、等大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用不同温度的水。
(2)
比较研碎的作用:两杯放等量等温的水,放等量的糖,用同样的速度搅拌,其中一杯里的糖是弄碎的,另一杯里的糖是整块。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加热和弄碎也可以加快溶解。
作业:课后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活动5:欣赏美丽的水体
导入:出示江河湖海图片
( file: / / / H:\\html\\photo\\4\\images\\z401_jpg.jpg"
\t
"_blank )。
思考: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象,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归纳:自然界的水体是美丽的,是地球的命脉,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源泉,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要珍惜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作业:
(1)调查水有哪些用途?
(2)调查:用你常用的杯子喝水,记录自己一天大约喝几杯水,下节课把这只杯子也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