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册第一单元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课件1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14 21:17:22

文档简介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实验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化学在他们的思维世界里,是一门情趣盎然,栩栩生动的自然学科,是一门给予各感官,立体体验的自然学科,是与物理有不同表象的实验学科,是开启微观认知的奇妙学科。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他们怀着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化学期待满怀,希望通过化学的学习,能打开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让自己的知识树更加茁壮成长。也希望通过化学的学习,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意义非凡的影响。
化学作为一门最后开设的学科,通过学长和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能粗略认识到化学实际上也是一门学习中有一定困难的学科,他们的心也是惴惴不安,也带着一定的恐慌,也害怕为自己的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学生带着既兴奋又惶恐的心情开始了化学的学习。这也就要求教师如何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打消他们心头的疑虑,全身心的投入到初三紧张又繁重的学习中。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效果分析

神奇的化学变化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所必须掌握的入门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学会了两种变化的判断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本节学习中,学生还学会了实验简单的操作以及如何观察实验,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升华获得基本的知识,为以后实验的操作及观察,起到一定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热情饱满,求知欲极强,在活动中个个奋勇争先,思维活跃,使得整个课堂活跃而不凌乱,热闹而不吵杂。在实验中,有条不紊,思路清晰,操作规范,总结到位,形成了实验操作及观察的方法。在讨论中,积极而热烈,疑难问题,逐个解决。
学生在热烈的氛围下,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思维,强化了能力,也为今后的学习,建立了一个完美的开端。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课后反思
从本节课开始,是化学学习的起点,开始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学生也明白化学要做些什么,要如何观察实验,要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节课重难点清晰,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明确,因此做到了重点问题重点讲,重要知识反复练,并进行了当堂检测,效果不错。本节课中,注重了学生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为以后实验的观察、操作,起到关键的知识铺垫。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小组协作法等多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充分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在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突出了重点,强化了难点,但也有些不足:
1、教学中声音虽然清晰,但个别表诉不够准确,以后语言做到干练。
2、个别实验演示太小,不能做到全面观察,比如电灯泡发光,可以选用更大的演示仪器。
3、个别学生出现口述不准确,没有重点纠正,以后多注重课堂学生表诉。
总之:一堂课有很多收获,既有教学借鉴之处,也有课堂注意之点,在今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获得知识。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
化学真奇妙
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单位
课标与教材
分 析
课标分析:
1、掌握两种变化及判断方法。
2、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4、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了憧憬,对课本中的插图充满了好奇,怀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情感。他们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心存疑惑。对化学问题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了解、认识和困惑。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注意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认识化学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正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一门中心科学。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对上述问题的更深切的体验,在课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些访谈和问卷调查。




知识与
技 能
①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和能量转化。
过程与
方 法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方法
与 媒 体
化学教育的多媒体素材
实验仪器与药品 :镁条、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石棉网、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 、锌粒、硫酸铜溶液。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一、教学情境:视频导入:物质的变化
板书标题
二、归纳定义
1、演示实验一:
观察火柴棒的折断:

问题:这个变化前后的物质是什么:
变化前: 。
变化后: 。
变化过程中火柴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演示实验二:
火柴的燃烧:

问题:这个变化前后的物质是什么:
变化前: 。
变化后: 。
变化过程中火柴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交流反思:
二者的区别:
归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2、小试牛刀
判断生活中的变化:

问题:
各属于那种变化,解释原因?
3、跟踪练习
1.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2.(益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霓虹灯闪烁 B.瓷碗摔碎C.葡萄酿酒 D.铁水铸成锅
三、活动天地
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实验一:演示 镁条燃烧
问题:实验前观察镁条的颜色 状态
实验中观察镁条燃烧的现象:

实验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 状态
分组实验二: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分组实验三:向锌粒中滴加盐酸
分组实验四: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实验前观察反应物的颜色 状态
实验中观察反应的现象:

四、归纳总结: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常伴随 、



等现象。
五、能力提升: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 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 有化学变化。
六:探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

问题:
化学变化中,会释放出 能、 能、 能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 能量。
七、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观看视频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交流总结
分组讨论,获得结论
独立思考
学生仔细观察
获得结论,填在总结表中
小组内合作完成,并将现象填在随堂练习上
学生独立总结
思考蜡烛燃烧的过程,体会变化间的联系。
看图说话,了解知识
独立思考
利用生活中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观察物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物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变化,并学会记录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最基本的观察思维能力
培养归纳能力
八、当堂达标
见 随堂练习
调研本节课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内容体会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写一篇300小短文。
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开始,是化学学习的起点,开始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学生也明白化学要做些什么,要如何观察实验,要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节课重难点清晰,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明确,因此做到了重点问题重点讲,重要知识反复练,并进行了当堂检测,效果不错。本节课中,注重了学生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操作训练,和如何观察实验现象,为以后实验的观察、操作,起到关键的知识铺垫。在教学中,采用了探究法、讨论法、讲述法、小组协作法等多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充分调动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材分析
本节课正如标题所体现,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的奇妙,从而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体验化学的乐趣,体会化学的神奇,感受化学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在变化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的多姿多彩,感受变化的无穷无尽,体会化学的神奇功能,了解物质与物质间转化的神奇魔力。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化学改变了世界”“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观评记录
周茂东:目标明确,核心知识重点呈现,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密切联系生活,体现了学科的特点,做到了重点知识反复练,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注重了方法的培养。
孔凡芹:本节课做到了充分备课,联系了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问题,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既有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又有讲练结合、实物演练,做到了先学后练反复强调。
付灵芝:能恰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理的设计问题,有效的组织学习,做到了由浅入深,难易结合,使课堂浑然一体,学生在兴奋中,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
周俊红:能进行当堂检测,而且能很好的完成本节预设任务,使得人人都有收获,教师也能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指导,能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并及时点评,使学生能全面高效学习。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评测练习
一、物理变化: 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 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后,是否生成 。
二、观察实验完成下列空格
实验
现象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镁条的燃烧
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
3、锌粒中加稀盐酸
4、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归纳:化学变化中常伴随 、 、 、 、 等。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 ,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 。
三、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 、 、 。
随堂检测:
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
2.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
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光合作用 B. 食物腐败 C. 磨制石器 D.酒精燃烧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质 B.纸张燃烧 C.海水晒盐 D.白磷燃烧
5.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房屋倒塌 C. 火山喷发 D. 山体滑坡
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天然气燃烧 大米霉变 灯泡发光 铁钉生锈
A B C D
7.下列在厨房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果榨汁 B. 冬瓜腐烂 C. 铁锅生锈 D. 煤气燃烧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神奇的化学变化
课标分析
神奇的化学变化是学习化学的开始,是认识化学的基础知识,贯穿了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是认识物质世界的开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2、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3、学会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4、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5、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6、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7、交流平时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现象,讨论并归纳出化学变化的一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