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8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孔庙孔子一、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法、墨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二、百家争鸣的原因(1)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战国七雄春秋五霸礼崩乐坏天下大乱 (2)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连年(分裂到局部统)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私学兴起,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 (3)大发展:①社会经济发展②民族不断融合③文化异常繁荣。 2、原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三、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简表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简表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论语》主张“仁”和“礼”孟子《孟子》 提倡“仁政”,反对所有战争,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制天命而用之”春秋战国思想文化简表(续表)墨子韩非《墨子》《韩非子》
提倡改革,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反对不正义的战争,主张“兼爱”、“非攻”欲速则不达 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四、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孔庙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子讲学图 1、 主张推广教育(“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开创了中国平民化教育的先河。( )平民子弟贵族教育 2、孔子很注重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文化成就孔子
孟子
墨子六、孟子与墨子对战争观点的比较孟子:发对一切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韩非
庄子道家:无为而治法家:“仁”,为政以德儒家:
孟子 五、儒、道、法家对治理国家的观点比较:在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下实行法治 有同学上晚修经常讲话,违反学校纪律,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该怎么处理?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儒家)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惩罚措施(法家) 老师的管理很重要,但关键是自己有意识地遵守纪律孔子走向世界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课堂拓展当堂训练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的是( )A.反对不义战争
B.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C.权力应集中在君主手中
D.以法治国4、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A、贵贱有序 B、无为而治
C、任人唯贤 D、以法为本5、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宽刑薄赋
C、仁 D、民贵君轻BC6、“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