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变幻的滤镜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课 变幻的滤镜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0-15 07:5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十课
变幻的滤镜
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Photoshop中第5课时,通过对图片作品加入滤镜的特殊效果,了解滤镜的作用及一般操作方法,掌握“镜头光晕”和“纤维”滤镜的使用方法。七年级学生对一些特殊处理过的效果很好的图片非常感兴趣,只是苦于自己的技术有限,不能实现各种效果,本节课刚好通过滤镜的操作可以相对简单的调整图片的特殊效果,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很高。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图片添加渲染效果,学会内置滤镜中“镜头光晕”和“纤维”滤镜的使用方法。
(2)通过设置“镜头光晕”和“纤维”滤镜的参数,增强适度修饰、合理渲染的意识。
(3)通过自学滤镜教程,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更进一步了解滤镜,并进一步掌握滤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滤镜处理过的图片了解内置滤镜所能产生的效果,形成初步印象。
(2)通过教师演示“镜头光晕”滤镜以及“纤维”滤镜处理图片让学生初步掌握这两种滤镜的使用方法。
(3)通过拓展自学,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浏览滤镜处理过的图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镜头光晕”和“纤维”两种滤镜。
教学难点:1、根据需要设置滤镜效果与滤镜参数。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展示课题,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字体有么有亲切感?如何做出这样的效果?”
2.总结学生答案,概括上节课知识要点。
3..展示一组照片,提出问题:“这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
4.顺着学生的回答揭示主题-变幻的滤镜,布置阅读、思考内容。
对应的学生活动:
1.观察图片并思考,回忆蒙版文字内容,并回答问题。
2.听,记忆。
3.观察图片并思考,个别回答问题:“光线效果不一样”。
4、带着问题“滤镜的作用?滤镜的分类?”阅读书本内容。
设计意图:
展示图片组,使学生进行比较,激发学生的兴趣,轻松进入今天的学习过程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思考,总结前面提出的问题。
“镜头光晕”滤镜
2、提供图片,提出任务,运用“镜头光晕”处理图片。
3、请学生代表利用教师机进行演示。
4、提出疑惑:“+”号有什么作用?等。
“纤维”滤镜
5、展示运用“纤维“滤镜处理过的背景图片。
提出任务:使用“纤维”滤镜制作有纹理效果的背景。要求学会修改纹理的颜色。
提醒学生注意参数的设置。
相应学生活动:
1、从书本中得出答案,师生间互相讨论,了解滤镜的作用并知道滤镜的分类。
2、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自主处理图片。
3、一位同学演示,其他同学观看、学习。
4、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经历或重新操作,明白如何设置参数,并知道参数与效果的关系。
5、学生根据“镜头光晕”滤镜的学习基础,举一反三,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的方式学会运用“纤维”滤镜。
设计意图: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
学生可以改变书本参数的设置来观察图片的效果,进一步加深对参数的理解。
培养学生对一样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活动3【练习】提优练习
教师活动:
1、给出两个网络教程,组织学生自己根据教程完成相应作品。
(觉得自己做不了的同学,继续练习前面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自我学习,创作的情况,适时给学生指导或演示。
相应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折适合自己的内容,进一步探索滤镜的使用。
2、通过老师的点拨,演示,进一步了解、学会运用滤镜。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学有余力的同学进一步提高。
活动4【作业】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作品展示
1、展示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并做适当的激励性评价。
2、在作品评价的同时,对本堂课内容做小结。
相应学生活动:
1、欣赏同伴作品,吸收同伴的优点。
2、明确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有意识的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