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切换链接更自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第十七课,题目为《切换链接更自如》,主要是学习在幻灯片中设置超级链接及幻灯片切换效果。通过对演示文稿的整体设计,理解超链接及幻灯片切换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及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已经学习过在 Word 中设置超链接的方法,对超链接有比较清晰的概念,在幻灯片中设置超链接的步骤比学生在上学期学习的在 Word 中设置超链接的步骤还要简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基本理解超链接与幻灯片切换在演示文稿中的作用及意义。
2、通过制作演示文稿的目录幻灯片、导航栏和页面间的切换效果,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设置切换的方法,学会插入动作按钮实现超链接的方法。
3、通过制作演示文稿的目录幻灯片、导航栏,增强规划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超链接”,培养学生大局观与缜密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愿望与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熟练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的方法?
2、掌握插入动作按纽?
3、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
难点: 超链接设置过程中对象和目标的灵活性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协作学习法
六、课前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课件、学生任务素材、帮助清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提问:大家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请同学们打开并欣赏“传统节日”.pptx
教师打开“超链接的传统节日”.pptx,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因为教师对这里面很多对象添加了超链接的功能,超链接可以改变幻灯片的放映顺序,更可以实现幻灯片的自由跳转。同学们想不想学这项本领呢?
(板书课题:切换链接更自如)
学生回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欣赏“传统节日”.pptx
仔细观察,并找出两个幻灯片中的不同
学生回答
通过两个幻灯片的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引入新课
任务探究,学习新知
玩游戏:开心大闯关。
分组并介绍游戏规则, 闯关成功拿到小红旗可获得神秘宝藏!
一、我是新手——设置超链接
第一关:将“传统节日”.pptx中的第二张幻灯片设置相对应的超链接
思考:
1、插入超链接,对应文本框中的文字颜色会出现变化,如何解决?
2、除了链接到其它页面,还可链接什么?
3、如何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教师总结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并动手实践(借助教材或“过关锦囊”)
上台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
学生自主探究
利用游戏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团队合作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我是选手——设置动作按钮
除了超链接,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演示范例)
第二关:将“传统节日”.pptx设置有特色的动作按钮。
强调是有特色的动作按钮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演示,评价
学生观察范例,了解动作按钮
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尝试制作有特色的动作按钮(借助教材或“过关锦囊”)
了解“动作按钮”的作用,对比超链接,了解其特点。
强调有特色的动作按钮,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按钮的填充、线条颜色、线型等设置按钮的外观,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我是能手——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在幻灯片换页时如果带有一些过渡效果,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第三关:将“传统节日”.pptx的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成“推进”,方向:自左侧,并应用于全文
试一试:
1、如何让目录页幻灯片在放映时,单击鼠标不能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
2、如何让幻灯片自动切换?
巡视指导,根据学生的操作,总结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学生尝试操作(借助教材或“过关锦囊”)
上台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
小组成员思考、交流,尝试操作
引导学生思考,学会自主学习。
让学生教学生,更能贴进他们的思想,更能被学生自己所接受。
四、我是高手——美化幻灯片
任务四:美化“传统节日.pptx”,保存并通过学生端 提交作业。
学生实践操作,小组之间可相互讨论交流
提交作业
开展组内交流,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评价
表扬获得“高手”称号的小组和同学
自我评价
互相评价
师生共评
分享今天的收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通过点评,让学生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课堂小结,巩固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有什么收获?
回答:我学会了……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对知识梳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切换链接更自如
第1组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得分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课件18张PPT。传统节日重阳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 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
家挨户地拜年;
有的是同事相
邀几个人去拜
年;
也有大家聚在一
起相互祝贺,称
为“团拜”。
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北魏时期,道教笃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灵,他们的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也有人认为,它是汉代宫廷的一种祭典演变而来。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
称熟食节、禁
烟节,冷节。
它的日期,是
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物。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 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给自己带来好运。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 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吃 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民谚说:“清明插 柳,端午插艾”。在端 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 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 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 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
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 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 神 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 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 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於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於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於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後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谢谢观赏!课件15张PPT。自我评价知识小结任务清单游戏规则切换链接更自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七课自我评价知识小结任务清单游戏规则切换链接更自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七课自我评价知识小结任务清单游戏规则切换链接更自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七课自我评价知识小结任务清单游戏规则切换链接更自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七课自我评价知识小结任务清单游戏规则切换链接更自如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第十七课开心大闯关游戏规则:
1、全班分成5小组,每组第一位同学担任队长;
2、共设有4关关卡,每次通关人数最多的小组得10分,全部通关后分数最高的小组可获得神秘奖励;
3、在闯关过程中可根据每组实际情况(如积极发言等)酌情加分或减分。第一关:我是新手任务一:将“传统节日”.pptx中的第二张幻灯片设置超链接 第一关:我是新手1、插入超链接,对应文本框中的文字颜色会出现变 化,如何解决?
思考:可以在文本框上插入超链接,就避免链接文本颜色改变而影响作品色彩的整体风格。2、除了链接到其它页面,还可链接什么?Powerpoint中链接到的对象可以是现有演示文稿内的幻灯片、另一个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现有的文件、网络资源地址,以及电子邮件地址等。3、如何编辑和删除超链接?任务二:将“传统节日”.pptx设置有特色的动作按钮。 第二关:我是选手任务三:将“传统节日”.pptx的幻灯片切换效果设置成“推进”,方向:自左侧,并应用于全文
第三关:我是能手试一试:
1、如何让目录页幻灯片在放映时,单击鼠标不能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
2、如何让幻灯片自动切换?温馨提示:
通常情况下,一个演示文稿中不要使用各种不同的切换效果,只要间隔性地适当设置几种即可。第三关:我是能手任务四:美化“传统节日.pptx”,保存并通过学生端 提交作业。第四关:我是高手你是高手?选手?能手?新手自我评价这一节课,我学会了……知识小结Thank You!2015-4-21第十七课 切换链接更自如 过关锦囊
① 选择要制作超链接的目录文本或对象,如:春节,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超链接”;
② 在“插入超链接”的对话框中,单击“在本文档中的位置”,找到需要链接到的幻灯片。
① 在“插入”选项卡上的“插图”组中单击“形状”→“动作按钮”→“动作按钮:第一张”;
②在幻灯片的合适位置绘制一个矩形的按钮,在弹出的“动作设置”对话框中,单击“超链接到”→“幻灯片…”,选择“幻灯片2”,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中该动作按钮,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形状格式”,在“设置形状格式”的对话框中,可通过对按钮的填充、线条颜色、线型等设置改变按钮的外观,制作一个有特色的按钮。
①在“切换”选项卡上的“切换到此幻灯片”组中选择“推进”,“效果选项”选择“自左侧”,并单击“全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