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整理改编:qshxy
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08?江苏?24)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答案:A。
2.(2009?江苏?6)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答案:D。
答案:B。
4.(2015?江苏?9)1901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中华民族”概念从产生到被认同的背景应该是
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维新思想初见端倪
C.传统文化备受冲击 D.军阀割据战火连年
答案:A。
5.(2015?江苏?13)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曾经替中国发明了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2·1·c·n·j·y
A.创办《青年杂志》 B.主张文学改良
C.倡导“民主与科学” D.发表《狂人日记》
答案:B。
6.(2016?江苏?10)《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 )21·cn·jy·com
A.进行社会改良 B.推翻君主专制 C.开展民众启蒙 D.发起国民革命
答案:C。
二.判断题:
无。
三.材料题:
7.(2007?江苏?38)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有哪些政治主张?(2分)
(2)20世纪初,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20世纪2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业已形成的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它们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哪些重大问题?(3分)
答案:
(1)康有为:把儒家今文经学中的“三世说”和西方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2)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
(3)两项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主要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大问题:
①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问题;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8.(2012?江苏?37)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发展史;也是一部除旧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革命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并此虎头蛇尾之革命未有焉。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21·世纪*教育网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独立之说为大原。与阶级制度极端相反。此东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岭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相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2-1-c-n-j-y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青年杂志》第1卷
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来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3分)【来源:21cnj*y.co*m】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认为束缚中国民主的最大阻碍是什么?(2分)www.21-cn-jy.com
(3)材料三提出,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以“器物”层次为例,概括指出思想领域里的两个史实依据。(2分)【出处:21教育名师】
(4)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请说出相应的理由。(2分)
答案:
(1)根深蒂固封建思想未能清除。(1分)旗帜:民主与科学。(2分)
(2)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1分)障碍:封建伦理纲常。(1分)
(3)林则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版权所有:21教育】
(4)答案之一:赞同。(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促使了民众的觉醒,使人们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或唤起了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1分)
答案之二:不赞同(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1分)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1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9.(2015?江苏?3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3分)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2分)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2分)
2016年模拟题
一、选择题
1、(2016苏州模拟)右图著作是林则徐第六代嫡孙、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林岷女士耗时13年写成,在书中写到的内容不可能有 ( )。www-2-1-cnjy-com
A.林则徐组织人员翻译外国报刊,了解西方
B.林则徐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富国强兵
C.林则徐主张整顿水师,抵抗外国侵略
D.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答案:B。
2.(2016苏州模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A。
3.(2016宿迁模拟)请观察下边两幅人物及其活动的照片。它们所包含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 21*cnjy*com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思想创新成果丰硕
C.共和观念深入人 D.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答案:D。
4. (2016南京模拟)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21cnjy.com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案:D。
7. (2016南通模拟)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专题的主题是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答案:B。
8.(2016淮阴模拟)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 )。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繁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C。
9、(2016届无锡一中模拟) 1897年,中国仅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遽增加,到1911年间,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答案:C。
10.(2016苏州模拟)学者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21*cnjy*com
①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②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③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④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二、判断题
11、新文化运动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载入我国史册。(B×)
12.梁启超的思想被称为是“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 B )
13、近代前期,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可分为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等阶段。 ( A )21教育网
三、材料题
14、(2016届无锡一中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6分)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