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9张PPT) ]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共29张PPT) ]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5 12: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新课引入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2002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中国选手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获得金牌!他创造了中国乃至亚洲的历史,成为第一个获得奥运田径短跑项目世界冠军的黄种人,这个成绩不仅打破了12秒96的奥运会纪录,还平了英国选手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情景图片
1.如何比较刘翔与其他选手运动快慢?
(相同位移,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位移。)
2.某中学生运动员百米成绩11.5s,与刘翔相比哪个跑的更快?
(比较位移与时间比值 ,提出速度概念 )
3.刘翔在比赛中通过第3、4两个栏时间的速度多大?
(提出平均速度概念)
4.刘翔在比赛中跨越第4个栏时的速度多大?
(提出瞬时速度概念)
问题系列
5.刘翔在比赛中始终快慢不变吗?
(提出匀速直线运动概念)
6.如果有两位选手110米栏比赛成绩都是13.22s,他们在听到发令枪响后分别为0.03s和0.02s开始跑动,哪位平均速度大?
(学会区别实际问题与近似处理)
速度速度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就是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率
速度:
单位:m/s km/h
矢量性: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或由位移方向决定)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某一段时间的平均快慢 注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2.瞬时速度: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速度:有时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
速率:速度是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速率是速度的大小,但有时我们讲的“速度”就是速率
逐渐减小挡光片宽度
测出通过光电门时间
算出每次的平均速度
物体在从t到t +Δt这样一个较小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些。Δt越小,运动的描述就越精确。若Δt非常非常小,
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理想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巩固练习例1、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是7.5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例2、 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那么该质点 (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B.在这一时刻起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继续通过100m所需时间是10s例3 、我国铁路列车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下表中的第T14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 km/h,列车在22:30时刻瞬时速度为_______ km/h 。 第T14 次列车时刻表?
表演短剧角色: 超速女士、交通警察、物理学家蜗牛爬行的速度: (1.5~5)×10-3 m/s;人骑车的平均速度:10m/s;赛马的平均速度:15m/s; 高速公路汽车的最高速度:33m/s; 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大速度:430Km/h; 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约:300 m/s; 步枪子弹出膛的速度约:900m/s; 人造卫星或飞船发射速度大于7.9?103 m/s;
速度与现代社会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
现代战争模式的改变
交通网络发达,国际贸易扩大,不同文化交融,促进社会进步!
城市规模扩大,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制约经济发展!
交流讨论参考话题
谈谈速度与南京城市发展
为什么南京不造磁悬浮列车?
协和式客机为什么要停飞?
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
越好?
总结归纳课外实验参考题目,可以选做
测量蚊香的燃烧速度
测量自行车行驶速度
测量蜗牛爬行的速度
测量豆芽生长的速度
测量声音传播的速度
······
【例】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中P1 、 P2 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 n1 、 n2分别是P1 、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 P1 、 P2间的时间间隔Δt=1.0s,超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
速度v=340m/s,若汽
车是匀速行驶的,则
根据图可知,汽车在
接收到P1 、 P2两个
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
进的距离是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m/s.       
《导与练》P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