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组织学生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及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读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中、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组织学生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师生双方共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重在讲解方法、点拨思路,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索、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要委婉、含蓄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全面准确地掌握该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来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
(2)通过学习红军将士“不怕远征难”的史实,由衷地产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并自觉学习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团结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通过教师感情充沛的讲述,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
难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红军长征初期失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读、讲、议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七律·长征》。同学们,你听过这首歌吗?提起长征,你能想到哪些有关长征的作品和故事呢?提到长征,大家想到了小学课本中学到的《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电视连续剧《长征》等等,这是我们在文艺作品中了解到的长征,而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长征和具体路线是怎样的?红军长征都经过了哪些地方?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很少有人能说清楚,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下长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十四课《红军长征》。
【预学】
一、长征的开始
1、直接原因:
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时间:
年10月。
3、开始长征的部队:红
方面军。
4、路线:
、长汀→突破4道封锁线,渡过
→强渡
,攻占
,召开遵义会议。
二、遵义会议
1、时间:
年1月。
2、地点:
。
3、内容:会议批评了
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
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
为政治局常委。
4、意义:确立了
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求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决定由
代替博古负总责。接着,又成立由毛泽东、
、
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遵义会方后红一方面军继续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四渡
河→巧渡
→抢渡大渡河,飞夺
→翻越夹金山(雪山)→过草地→
会师(1935年10月)。
2、红四方面军从
根据地出发,红二方面军从湖南
出发,先后长征。
3、长征结束的标志:
会师,
年10月。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的壮举。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
,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1、红军长征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2、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
【精导】
一、长征的开始
1、前四次反“围剿”有什么共同点?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
3、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二、遵义会议
1、遵义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2、遵义会议有何意义?
3、怎样理解遵义会议从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归纳长征的路线
2、1936年10月,红军哪三大主力在什么地方胜利会师?请谈谈三大主力会师的重大意义。
课堂小结
今在我们不用再去爬雪山,过草地,钻枪林,冒弹雨,但这新时期的和平长征路并不比万里长征路轻松易走。希望同学们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担起我们的责任,做一名新时代的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提升】
怎样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