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辛亥革命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辛亥革命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4 22:1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辛亥革命
知识与能力
武昌起义
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及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和意义
辛亥革命的性质
历史功绩和教训
1、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的过程,感知革命志士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付出的沉重代价,感知社会进步的艰辛历程。
2.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2、、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预学】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创办兴中会
时间:
年11月
地点:

口号:

目标:

性质:

2.建立同盟会
时间:
年8月
地点:

领导人:

性质:

刊物:《


革命纲领:




历史作用:

3.何谓三民主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三、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
年元旦

总统:

国都:

纪元: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内容:

作用: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历史功绩:

局限性:

【探究】
(方法:小组讨论解决预学中的疑难点,教师下组指导。)
讨论:
1.孙中山认为“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2.列举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精导】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
2.说出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性质。
二、武昌起义
1.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2.武昌起义爆发于旧历辛亥年,它是公历的哪一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那天是否属于辛亥年?
三、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于何时何地?有什么重大意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性质如何?有何意义?
3.谈谈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4.你知道中山装的设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2.谈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100周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
【提升】
1.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被选为临时大总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