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4 22: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辛亥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习孙中山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兴中会的建立、同盟会的建立、三民主义、中华民国成立)。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孙中山画像,提问:每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是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上孙中山的画像及孙中山的介绍。教师讲解:“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早年学医,后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开始寻求救国的道路。1894年曾上书要求变法,但变法自强的梦想很快破灭,从此走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是从建立兴中会开始的。”引出第一目。
(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1、兴中会的成立
教师提问:兴中会是怎样成立的?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完成下面表格:
建立者
孙中山
时间
1894年
地点
檀香山
口号
振兴中华
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
性质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教师介绍:兴中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成立了许多革命团体,并组织了一系列革命活动,但这些革命斗争先后失败,革命派认识到必须成立一个全国统一的革命组织来领导革命。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时间
1905年
地点
日本东京
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革命纲领(指导思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机关刊物
《民报》
组织性质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历史作用
推动来往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3、三民主义
教师主要讲清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之间的关系,因三民主义比较复杂,教师不宜作过多阐述。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由国民选举总统和议员;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核定地价,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民财富。
(二)武昌起义
1、时间、地点:
2、经过:(教师可插播影片或有学生讲述起义经过)
3、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教师介绍或课件介绍黎元洪,然后提问: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起义者经验不足,没认识到掌握政权的重要性;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不在武昌,说明起义准备不充分;黎元洪这样的任务进入革命队伍,为革命埋下隐患。
4、影响:革命形势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记忆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同时,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指导学生掌握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的换算方法。
2、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教师展示袁世凯画像,介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前后经过。要求学生阅读P36小字内容,提问:辛亥革命果实为什么会落入袁世凯之手?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提出:革命派的软弱和妥协是根本原因。
3、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历史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③局限性:辛亥革命不彻底,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命运。
在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安排学生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小结]师生共议或指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