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习题 含答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五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习题 含答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4 22:2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自治
D.“七七”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C.《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都城是(

A.沈阳
B.长春
C.哈尔滨
D.南京
4.标志着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事件是(

A.日军占领沈阳
B.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C.日军占领热河
D.日本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5.东北抗日联军的指挥者是(

A.赵一曼
B.杨靖宇
C.张作霖
D.吉鸿昌
6.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
B.联蒋抗日
C.反蒋抗日
D.杀蒋抗日
7.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B.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
D.国民党内部矛盾的加剧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力图改善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9.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张杨两将军兵谏扣蒋,要求抗日
B.中共派出代表团到西安调停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中共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10.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历史的转折点,其理由在于(

A.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B.张学良、杨虎城停止了“剿共”军事行动
C.英美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
D.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对号入座
A.杨靖宇
a.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张学良
b.调停西安事变
C.周恩来
c.抗日义勇军
D.吉鸿昌
d.发动西安事变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材料二
“每念家仇国难,丛集一身,早想拚此一腔热血,洒向疆场!”
材料三
“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各出自何人之口?
(2)材料一中的人物为抗日进行了什么活动
(3)材料二中“家仇国难”是指什么 他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材料三表达了对什么政策的不满
(5)上述三则材料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共同主题 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这一主题相吻合?为什么?
探究活动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帝国主义是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的?
2.探讨西安事变各政治力量的基本态度。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1.A
2.B
3.B
4.D
5.B
6.A
7.B
8.D
9.C
10.A
对号入座:Ac
Bd
Cb
Da
材料解析:(1)吉鸿昌
张学良
何香凝
(2)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长城沿线抗击日军
(3)家仇国难分别是指1928年6月日本谋害其父亲张作霖和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并不断侵略、进逼关内。张学良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其根本原因在于张学良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
(4)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
(5)抗日救亡。不吻合。蒋介石对外妥协退让,实行绝对“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压制抗日救亡运动,对内则调集重兵“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原因是蒋介石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其反动的阶级本质决定了他置阶级利益于民族利益之上。
探究活动:1.略
2.①国民党亲日派主张军事解决,部署讨伐张、杨扩大内战,夺取统治权;
②亲英、美派主张政治解决、营救蒋介石;
③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以实现停止内战,合作抗日。
D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