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档属性

名称 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8 09: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理改编:qshxy
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7)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把什么内容写进了宪法?
A.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科教兴国”的战略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2.(2007?江苏?8)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海峡两岸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答案:B
3.(2008?江苏?8)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国宣布采用“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最早出现在
A.《中美联合公报》 B《告台湾同胞书》 C.“一国两制”构想 D.“九二共识”
答案:B。
4.(2009?江苏?12)我国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答案:B。
6.(2009?江苏?16)宣传画又名招贴画,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为目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下列宣传画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答案:D。
7.(2010?江苏?14)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 建国前夕,毛泽东 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A。
8.(2011?江苏?14)刘少奇同志在一次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1953年起,我国已经按照社会主义的目标进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因此,我们有完全的必要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一个像现在向各位代表提出的这样的宪法,用法律的形式把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肯定下来。”制定“这样的宪法”的大会应该是
A.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C。
9.(2011?江苏?1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21*cnjy*com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10.(2011?江苏?20)2011年2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再次到台湾访问,与海基会及有关单位商谈合作事宜。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流活动始于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两会商谈达成“九二共识” D.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答案:C。
11.(2012?江苏?16)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答案:C
12.(2012?江苏?20)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力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
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 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促成两岸“三通”的完全实现 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B
13.(2013?江苏?18)观察下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于1965年 ②西藏是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区
③西藏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多个民族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14.(2014?江苏?15)知名报人徐铸回忆说:“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已见。共商建国大针,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答案:A。
15.(2014?江苏?20)2014年2月11日,国务陆军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在南京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达成积极共识。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局面的形成,是基于双方达成
A.“区域合作”的模式 B.“一个中国”的共识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睦邻友好”的方针
答案:B。
16.(2015?江苏?19)2015年3月,习近平主席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A.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海协、海基会的沟通
C.两岸“三通”的扩大 D.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答案:A。
17.(2016?江苏?17)有宪法规定:“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它们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这部宪法是(  )
答案:D。
18.(2016?江苏?19)下图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后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五十年来,这些成就取得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实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贯彻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A。
二.判断题:
无。
三.材料题:
20. (2008?江苏?37)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1cnjy.com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第一章 总纲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参议院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 副总统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 法院
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www-2-1-cnjy-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2分)
(2)材料二中《人民日报》报道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1分)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具有怎样的性质?(1分)21·世纪*教育网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3分)
(4)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2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016年模拟题
一、选择题
1、(2016届苏州模拟)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2·1·c·n·j·y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的方略
答案:C
2.(2016届常州模拟)《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对此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2-1-c-n-j-y
(  )。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答案:A
3、(2016届苏州模拟)邓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

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庆典 香港回归
A.权利主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
C.权利范围不同 D.历史影响不同
答案:B
4、(2016届苏州模拟)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www.21-cn-jy.com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
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
答案:A
5、(2016届宿迁模拟)2011年9月17日海峡之声网:“台北和南京距离有多远?这点距离连战走了60年,国民党走了56年,两党领导人相隔60年才完成了跨越海峡的再次握手。”这段信息不能说明 (  )。21教育网
A.两岸关系由隔绝到交流
B.国共两党关系由对立到接触互谅
C.一个中国原则成为两岸共识
D.台湾拥护“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D
6、(2016届宿迁模拟)下图产生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立法工作得到加强
C.推动了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答案:A
7、(2016届南京一中模拟) 201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15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日子,学校团委举行了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一共四个专题——“伟大理论”、“艰辛历程”、“伟大时刻”、“辉煌成就”。在“伟大理论”中最有可能出现 (  )。21·cn·jy·com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的构想
答案:D
8.(2016届金陵中学模拟)2013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4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答案:A
9、(2016届宿迁中学模拟)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不准确的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图6 图7 图8
A.图6颁布于1912年
B.图7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
C.图8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都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答案:B
10、(2016届盐城中学模拟) 1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来源:21cnj*y.co*m】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答案:A
二、判断题
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A)
12、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1947年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建国后最早的是新疆;建国后最晚的是西藏 (A)【出处:21教育名师】
13.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实践于港澳;(A)
14、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的一次历史系突破;(A)
三、材料题
15、(2016届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版权所有:21教育】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21*cnjy*com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 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 514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有3 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
(1)根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6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8分)
(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