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二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

文档属性

名称 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二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8 09:5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
整理改编:qshxy
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16)我国农业总产值1979-1984年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21·cn·jy·com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2.(2007?江苏?17)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创办深圳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B
3.(2008?江苏?15)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21*cnjy*com
A.中外合资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C.私有化D.公私合营
答案:D。
4.(2008?江苏?16)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A。
5.(2008?江苏?17)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答案:A。
7.(2010?江苏?18)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答案:C。
8.(2010?江苏?20)观察以下柱状图,指出造成这一时期台商在江苏投资情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①“南方谈话”的发表②香港、澳门的回归
③江苏投资环境的改善④“九二共识”的达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B。
9.(2010?江苏?21)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
答案:C。
10.(2011?江苏?16)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答案:B。
11.(2011?江苏?17)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答案:C。
12.(2011?江苏?18)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A.文化传承不同
B.政治体制不同
C.经济模式不同
D.生活方式不同
答案:B。
13.(2012?江苏?17)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了大量的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发展历程。下列一组邮票的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D
14.(2012?江苏?19)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指出该地区经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全建立
B.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浦东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推动
答案:D
15.(2013?江苏?17)观察下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D。
16.(2013?江苏?20)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答案:B。
17.(2014?江苏?16)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答案:C。
18.(2014?江苏?18)右图所示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C.国企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D.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
答案:A。
19.(2014?江苏?19)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2·1·c·n·j·y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D。
20.(2015?江苏?16)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右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A.农业合作化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21.(2015?江苏?20)钱颖一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如果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导致它增长的基本因素也并不特殊……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规律。”基于这一视角,下图中江苏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市场与调控的结合
答案:D。
22.(2016?江苏?14)城镇人口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与右图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www.21-cn-jy.com
A.“一五”计划实施 B.“大跃进”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 D.工业化基本实现
答案:A。
24.(2016?江苏?18)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变动”的原因是(  )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答案:B。
二.判断题:
25.(2007?江苏?34)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社会生产力造成的极大破坏。
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比上年减少(万吨)
1958年
20000
1959年
17000
3000
1960年
14350
2650
答案:A
26.(2013?江苏?33)右图海报通俗易懂地宣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答案:B。
27.(2015?江苏?33)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A。
三.材料题:
28.(2009?江苏?3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申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21教育网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2-1-c-n-j-y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4分)【来源:21cnj*y.co*m】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
答案: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1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分)
(2)不真实。(1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安徽、四川。(2分)因为包产到户政策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实行的。(或没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1分)www-2-1-cnjy-com
(4)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农业发展政策。(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9.(2016?江苏?37)(10分)在全球化日渐加速的今天,公司影响着世界经济的运行。自19世纪中期公司登陆中国以来,经过一次次试验和修正,崭新的中国公司终于找到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创办大生纱厂,对于张謇而言……标志着他对一项新制度——公司制度的践行……当然,推动公司制度发生与发展的更大动力,源于晚清时期的经济民族主义思潮。面对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国内藉“公司”以卫利权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李玉《中国近代公司制度建设的几个面相》
材料三 194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终于拥有了立足的基础,一个主权完整的新国家。此时出现在舞台中央的是国营工厂……计划体制下的中国,就像是一个国家巨型公司,政府成了一应事务的总管……又一次公司热到来了……1992年的中国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在北京,公司以每个月2000家速度递增。
——央视专题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企业和清政府的哪一运动有关?其中哪一航运企业推动了我国交通近代化的进程?(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大生纱厂的性质和创办的主要动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近代中国企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3分)
(3)材料三中“又一次公司热”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有何变化?试从全球化的角度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公司发展的主要意义。(3分)
(4)公司的兴起、发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影响中国近现代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2016年模拟题
一、选择题
1、(2016届宿迁模拟)《林枫对第一汽车制造厂建厂工作的指示》写道:“全体职工首先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力争按期完成这一庄严和光荣的建厂任务……有苏联热诚无私的帮助,依靠全体职工自觉的努力和高度的创造热情,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该指示发表于(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答案:A。
2、(2016届扬州模拟)《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D。
3、(2016届南京中华模拟) 下表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情况,由此判断 (  )。
时 间
1955年
1956年3月
1956年底
比 率
32.5%
80.3%
96.2%
A.从农业合作化速度上看,正处于“大跃进”时期
B.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改造完成
C.从农业合作化结果上看,完成了“八大”制定任务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答案:B。
4、(2016届盐城中学模拟)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答案:D。
5、(2016届宿迁中学模拟) 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该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答案:B。
6、(2016届苏州高级中学模拟)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7、(2016届常州高级中学模拟)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所作《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一份结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们 (  )。【出处:21教育名师】
A.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B.生活水平的提高
C.生活习惯的变化 D.商品经济意识增强
答案:D。
8、(2016届常州模拟)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  )21·世纪*教育网
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化
答案:A。
9、(2016届常州高级中学模拟) 俄“邓小平理论”专家斯米尔诺夫认为:邓小平的“黑猫白猫”理论本身是“务实主义”的。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②“双百”方针的提出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④南方谈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10、(2016届常州高级中学模拟) 下面是某同学的学习随笔,根据所写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其学习的内容是 (  )。21*cnjy*com
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多种分配制度的建立
C.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D.新中国之初三大改造
答案:A。
二、判断题
11、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
12、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全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B)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B)
14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A)
15、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实行的基本政策是和平赎买。(A )
三、材料题
16、人的姓名不仅携带着每一个家庭的盛衰信息,而且携带着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信息。姓名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起名儿;“李解放”、“王建国”、“张抗美”、“孟跃进”等名字也是那一时代的代表。上世纪60年代的“陈坚强”、“齐移山”、“杨文革”、“周卫红”,70年代的“文爱武”、“徐拥军”、“房永红”、“高改革”等等,都是一些经典姓名。 ——《历代姓名趣谈》
材料三 当第一批中国白领把取英文名“能弱化论资排辈”的理念付诸实践时,连这些外企、私企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被叫做了“Mary”。在毕业生到外企去求职时,他们总忘不了在简介里取上一个“受欢迎的英文名”,比如“Amanda”、“Sarah”、“Nicole”等。……武汉有一对小夫妻为追求个性,给刚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赵.com”,意思是“赵康”。
——罗满元《姓名自由宣言》
(1)材料一中反映人起名的原因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2)材料二上世纪50年代能够反映出我国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姓名概述我国当时的经济建设情况如何?(6分)21cnjy.com
(3)材料二上世纪60、70年代姓名反映出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后我国经济建设又有怎样的新发展?(6分)
(4)材料三中姓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