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文档属性

名称 07-16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真题与16年模拟题分专题汇编之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8 09:5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整理改编: qshxy
会考真题
一.选择题:
1.(2007?江苏?23)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出处:21教育名师】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工、商皆民生之本”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答案:C
2.(2009?江苏?19)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巨大的“和”字。它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C。
3.(2010?江苏?5)右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
A.李赞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B。
4.(2012?江苏?5)“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21教育网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答案:D
7.(2015?江苏?2)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当时
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
儒家(六艺)
道家
阴阳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纵横家
杂家
支派
103
37
21
10
7
6
12
20
篇数
3123
993
369
217
36
86
107
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答案:A。
二.判断题:
8.(2016?江苏?31)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A)
三.材料题:
9. (2008?江苏?3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1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1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答案: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21·cn·jy·com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2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1分)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2分)
10.(2013?江苏?36)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评价不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c·n·j·y
材料一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李贽《答耿司寇》
材料三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道之至,儒者举以为极者也。……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他一面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同时又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
——牛鸿恩《我所认识的李贽——李贽尊孔与反孔试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推明孔氏”的表现,并分析汉武帝时“隆儒”的目的及对儒学的影响。(3分)  21*cnjy*com
(2)材料二中李贽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宋代形成的新儒学体系是什么?李贽提出的“人伦物理”的圭张主要挑战这一体系的何种说教?(3分)【版权所有:21教育】
(3)材料三中康有为是如何评价孔子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宣传孔子的主要动机。(2分)
(4)与前三段材料相比,材料四在对孔子的评价和认识上有何进步之处?(2分)
答案:
(1)表现:提出了“独尊儒术”的主张。(1分)
目的:促进思想“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1分)
影响: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分)
(2)观点: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作为唯一标准。(1分)
体系:理学。(1分)
说教:“存天理,灭人欲”。(1分)
(3)评价:孔子是主张改革的思想家。(1分)
动机:宣传维新变法。(1分)
(4)进步之处:要一分为二看待孔子及儒学思想;评价孔子要结合其时代背景。(2分)
11.(2015?江苏?3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其传承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而“礼”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他(孔子)以“仁”做为礼乐精神的内核,“对中国文化而言,是承先后后的一大开创。”……礼乐的推行对个体而言,是为了道德的完善,成为仁德之人;对群体而言,是为了“爱人”,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赵玉敏《以“仁”释礼,援“仁”入乐》
材料二 宋明理学又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具有浓厚宗教性的“礼”与统治者所宣扬的“天命信仰”、“王权神授”相结合,同时也就上升为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从精神上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的官方意识形态。
——蒋传光《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落后主要源于以“礼”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守,并为此发起了批判旧文化的运动。……但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礼仪是一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东西。借鉴西方礼仪的精华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但如果失去了民族的自尊,那么,本民族的传统礼仪就会被淹没。
——郭瑞民《中国的礼仪文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丰富“礼”内涵的?归纳“礼”的价值追求。(3分)
(2)材料二中的宋明理学家是如何解释“礼”的?这样解释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批判旧文化的运动”是什么?作者认为它存在什么局限?(2分)
(4)“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三,指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中华传统文化不被“淹没”?(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16年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苏州模拟)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具体表现为 (  )。21cnjy.com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答案:A。
2.(2016常州模拟)《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2-1-c-n-j-y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C。
3、(2016届南师附中模拟) 右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  )。【来源:21cnj*y.co*m】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答案:B。
4、(2016届南京外国语学校模拟) 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  )。
A.宗法血缘关系 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 D.法家治国精髓
答案:C。
5.(2016苏州模拟)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答案:C。
6、(2016常州模拟)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
答案:B。
7.(2016扬州模拟)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  )。www.21-cn-jy.com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答案:D。
9、(2016扬州模拟)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  )。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答案:B。
10、(2016届南京一中模拟)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B。
11.(2016南京模拟)明清时期徽州妇女贞节牌坊数量惊人,下表是歙县历代受旌表的贞女烈妇:
朝代
唐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数量
2人
5人
21人
710人
7 098人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政府治国严谨 B.世风每况愈下
C.儒学地位衰落 D.理学摧残人性
答案:D。
12、(2016届南京一中模拟)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21·世纪*教育网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C。
二、判断题
13、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传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是儒学的新发展,它形成了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其为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严格礼教,严重束缚人民思想,日益走向历史的反面。(A)www-2-1-cnjy-com
14、儒家思想虽然长期以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是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的。(A)21*cnjy*com
15“臣以为诸不在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反映了明清时进步思想家的主张。  (B )
16、后人将孔子提出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归纳为“三纲五常”。(B)
三、材料题
17.(2016连云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万物皆有此理,理旨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卷18
材料四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4分)
(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4分)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