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ppt)(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共34ppt)(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5 13:2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近



厂辛亥革命领导者孙中山戊戌变法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温故知新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所发展,出现了工业化的趋势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有民主的趋势思想上出现了民主与科学的趋势讲授新课 设计一个小男孩角色,虚拟三个生活场景,假如你是阿毛,通过你一天的所见所闻,再现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片段,构成教材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和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三条主线。
人物:阿毛
生活时间:1915年
地点:上海
家庭状况:父亲是公司职员,家庭较富裕虚拟场景场景一阿毛放学回家后,看到父亲刚刚收到两封电报 电报甲
侄子已从兰州出发去沪学习,由于交通不便,大约十五天左右到达。提前告知。 电报乙
货物从昆明出发,一周之内到达。忘速汇款父亲看完电报后,立即去打电话给公司 据《申报》记载,1876年的一天,中国上海发生了一件较为奇怪的事:一种新奇事物出现在中国大地上,田地里的老妇人看到后惊讶地张大嘴巴;青年人惊喜地两眼发亮;小孩子则吓得倚在大人身上。 
           导入新课想一想:近代传入的轮船与中国船舶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问题探究: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还有什么影响?一是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是使帝国主义的势力延伸到火车开到的地方,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教师引导 电灯在上海出现时,有人不知电灯发光原理,以为与炭火、柴火无异,伸出长长的烟杆在电灯上点烟。趣事一二 中国最早的火车只有车厢,没有车头,只好用马或者骡子拉着车厢在铁轨上行走。电影《让子弹飞》画面场景二 将此场景设置于阿毛的家中,生活的镜头是阿毛的父母在看报纸 ,报纸的名称是申报。注意有意思的区别:父亲在看报上的政治评论;母亲不识字,妹妹正在帮她找有关化妆品和电影的广告。申报上的政论漫画《申报》上的电影广告教师描述 看到阿毛出来,父亲给他一张商务印书馆的书票,叫他去买书,并顺道去照相馆将家里的相片取出来。 学生探究 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进一步介绍申报和商务印书馆。材料一:
《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当时被人们称为是“中国的《泰晤士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停刊。1982年上海市委和市出版局做出决定,委托上海书店以影印的方式保存并出版全套《申报》。材料二:
1908年的《申报》,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里,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达30次以上,并多次刊出御医入诊的 “脉案”和药方。兹将有关内容择要摘录如下:
  6月23日“陈御医请脉近闻”:“皇上违和,近日耳响发堵、腰酸足痛诸症依然如旧,而口干心烦、大便溏稀、头蒙觉疼、夜寐不实等症亦未见增减。
  8月22日:“江督所保御医周景涛,于月初到京,进内请脉,所开药方与陈、曹各医所开者不甚相同。据内监云,近两月来,各医所开药方,皇上辄不愿饮,十剂之中仅服一二剂,独周医之药,颇得圣上欢心,故四日之中已诊三次。”(周景涛的脉案药方略)
  11月16日,《申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教


结 《申报》(1872—1949年)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不是来自官方的通报,而是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值得注意的是,《申报》的报道持续近半年之久,并未受到 清政府的干涉,为《申报》提供消息的人亦安然无事,一直不断地发来最新的消息这是 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早期报纸--《申报》VS商务印书馆原貌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问题探究问题1:想象一下报纸的出现前, 人们是怎样了解这个社会的?报纸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问题2: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时的主要宣传手段是什么?孙中山等人在发动辛亥革命时,主要宣传手段又是什么?并对此漫画,说说报纸还有怎样的作用。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剧照《难夫难妻》剧照轻松一刻请同学们欣赏卓别林电影片段——幽默搞笑吃包子用照片讲述我(我家)的历史!我爱我家场景三将此场景设置在街道和照相馆教师描述:在照相馆,阿毛看到老板送客的一幕,用的词语是“先生,慢走,欢迎下次光临”。用的礼节是握手礼。老板身穿长袍马褂,而客人身穿西服。另外阿毛还看到了墙上的照片。 依照此场景,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解答。问题探究:称呼和礼节上的变化有体现了什么?这种变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旗女之袍通过照片的对比 感受变化 你 知 道 吗 ?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
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
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
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
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选自鲁迅《阿Q正传》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了。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近代男子发式 妇女缠足 指点迷津 这些社会习俗的变化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发生的。体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民主的观念也随着这些习俗的变化而深入人心。着重通过对比的方法,体会民主与文明在中国的发展。近代生活变化的局限性:
●铁路不发达,轮船只在沿海沿江口岸城市;
●报纸、电影只能在大城市,照相,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传统的习俗很难在段时间内完全改变。 【学习探索】
1.根据本课所学,说一说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主要表现。你可以制作并完成下列表格,以巩固所学知识。
?
?2.收集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老照片并附相关文字说明,在班级举行一次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为主题的图片展览。3、请写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几个“第一”或“之最”

1.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2.近代中国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轮船是           

3.近代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无声电影是           

4.近代中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的有声电影是           

5.近代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是           

6.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7.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