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课件16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15 10:56:09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有关的科学,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已对化学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也已然清楚,他们迫切的想通过实验进行化学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很想知道在化学世界里还存在着哪些奥秘呢?化学是怎样形成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学生可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意义,形成良好的实验和思考习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效果分析
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最终的目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方式、方法的选择都要先问自己一声:这样做的效果会怎样?要紧紧围绕有效和高效这一核心要求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当然这里所说的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效果,内容即包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包括基本技能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包括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道德情感的教育等。?
?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可获知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否畅通,亦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总之,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体验化学探究》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基本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通过动手实验,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组实验小组讨论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意识。
2.不足之处
(1)说话语速过快是最大缺点,导致有些地方说的不清楚,学生可能也听不清
(2)对课堂掌控力不够,时间把握不好
(3)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缺少教育机智
(4)没有及时利用教育契机。
3.改进措施
(1)每天争取专门找时间练习普通话
(2)每次课后及时反思,上课时刻意提醒自己,每天改变一点点
(3)多总结,多学习
体验化学探究教学设计
课题
1.2 体验化学探究(第二课时)




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
2.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培养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与评价;
难点
通过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含互动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提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
分组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根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分析、比较、概括)得出结论→交流评价
讨论总结科学探究的环节
二.观察蜡烛燃烧现象
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小组代表汇报
三.[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有什么,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三、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提出你的猜想。
思考,并回答猜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交流共享实验结果。
谈收获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各抒已见
个案调整
教学反思
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多预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共同讨论提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后要提醒自己精炼课堂语言
课件15张PPT。体验化学探究1.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3.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目标导航复习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活动探究一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活动探究二H2O? CO2? H2O+CO2?
罩干冷烧杯、澄清石灰水
①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②将烧杯倒置,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①水雾 ② 变浑浊蜡烛燃烧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活动探究三H2O? Cl- ? H+?对比实验①向蒸馏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②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①不变色 ② 不变色 ③变红稀盐酸中氢离子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③向稀盐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练习巩固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成分C2.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收集证据 D、反思与评价C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 。
维C泡腾片和水中无氮元素有毒【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由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CO2CO2+Ca(OH)2=CaCO3↓+H2O
不能。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性.酸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谈收获作业家庭小实验: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体验化学探究》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了化学之后,再从实际入手进一步的感受化学探究。
着重解决了怎样学习化学的问题,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明科学探究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地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科学探究同时又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对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材用一节的篇幅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让学生去实践和体验,在化学旅程的起点就把学生引上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的正确道路。本节内容以学生最熟悉的蜡烛燃烧为探究素材,引导学生从平淡中探究新奇,由此,在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学习的情景中开始了他们终生难忘的化学之旅。
课堂教学观评记录 评课人:周丽华
授课教师
林馨馨
执教班级
九年级13班
科目
化学
课型
新授
分值
得分
评价
项目
评 价 标 准
87
学生课堂表现
课堂参
与度
1.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
5
50
5
2.自我调控能力强,参与时机恰当;认真听讲
7
5
3.学习习惯良好(记笔记、眉批、改错本等)
5
4
师生互动
4.有师生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提问问题有针对性
4
4
5.有生生课堂互动体验,体现合作学习
4
4
自主探究
6.有创新性思维,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正确见解
10
7
7.学生有自主学习意识,能自主探究,能发现问题。
5
4
8.体现自主学习;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发现,不能由教师包办
10
8
教师教学

标完成度
9.“三维”目标制定符合课程要求,切实有效
3
30
3
10.全体学生各有收获,如期达标;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5
5




11.能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
4
12.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入学法指导
4
4
13.问题的设置有启发性;多使用鼓励语言;
3
3




14.问题设计具有正向思维价值
3
2
15.教学内容充实准确,针对性强
3
2
16.学生学习训练探究积极主动
3
3
17.评价检测反馈矫正科学及时
2
2
小组
合作
18.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积极交流讨论
20
20
18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要将朗读与深入品读语言进而品析人物有机结合,注意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能力
《体验化学探究》评测练习题
1.小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C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成分
2.小亮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C )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收集证据 D、反思与评价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 维C泡腾片和水中无氮元素 。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易燃易爆,CO有毒 。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CO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2)由实验② 不能 (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
即使含有氧气,当二氧化碳存在时,带火星的木条也不会复燃 。
探究二:维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向维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酸 性.
体验科学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   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要 素
目 标
提出问题
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经过启发 或独立地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
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
制定计划
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定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进行实验
1.能积极参与做化学实验。2.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收集证据
1.具有较强的实证意识。2.学习运用多种方式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解释与结论
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4.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反思与评价
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表达与交流
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比较明确地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