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金属材料中纯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合金的优良性能与用途的基础上讲授的。在所有的金属材料中,以铁及其合金(钢铁)在现代化建设上应用最为广泛,所以本节课引入并设计了炼铁的原理及过程的学习。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知识。在生活中,铁及其铁合金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炼铁的原理奠定了基础。其中本课的难点是炼铁的实验顺序,重点是炼铁的原理。
学完之后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工业上炼铁的生产过程与原理,也是为了以后高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凸显了化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化学知识的学习价值,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实际教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自主思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也获得了充分的过程性体验和对化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因此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也得到提高。
能注重工业生产与化学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工业生产出发进行新课的引入。能够抓住本课显著工业生产的知识特征,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了以“工业生产”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并始终贯穿在知识的探索、归纳、巩固、应用、拓展的各个环节,体现了“从工业生产中发现化学” “化学作用于工业生产”的设计思想。这样的设计,增加了知识的亲和力,拉近了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能够使学生更从容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获得更多的化学学习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多媒体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课件制作生动形象,与教学主题相辅相成,构成了多个教学模块,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及环境。
教学过程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时间,形成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 2 课时 炼铁的原理教学设计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环节都用到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大多数问题都是在小组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的,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对于不能完成的演示实验通常用讲实验的方法,这样老师讲的太多,学生的兴趣不高,效率也就不高,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实验,一步步点击完成实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实验带给她们的震撼,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课堂中虽然也放手让学生去主宰课堂,但总有那么一点放不大开,在课堂上的关注面还不够大,语言还不够精炼,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呈现的课堂更加精彩。
第一节 常见的金属材料
第 2 课时 炼铁的原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炼铁的原理,知道还原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掌握炼铁的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环保的意识。
【学习重点】炼铁的原理
【学习难点】还原反应
【学习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漂亮的鸟巢、世界上第一座钢塔斜拉桥、蔚为壮观的埃菲尔铁塔、跨江大桥这些雄伟的建筑无不体现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而钢铁工业的发展也是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标志,那么铁到底是怎么炼出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炼铁的神秘面纱吧。
学习任务:探究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
【我想了解】现在请大家看一段新闻
从黑色冶金到绿色冶金应该成为中国钢铁发展的战略选择。怎样进行绿色冶金呢?
【问题】如果你是一家炼铁厂的工程师你如何来选择铁矿石?依据是什么?
【分组讨论】各组讨论
【展示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依据
选择依据:1、资源丰富的 2、含铁量高的3、对环境没有污染的
【小结】最适宜炼铁的矿石是:赤铁矿和磁铁矿,它们资源丰富、含铁量高、对环境污染少,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污染.
【展示介绍】:
炼铁的设备是高炉,铁矿石在高炉内是怎样变成单质铁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演示一下。
【观看视频】CO还原Fe2O3的实验。
【观察思考】
1、实验开始时老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2、实验结束时老师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分组讨论】各组讨论
【展示交流】1、实验开始,先通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加热 。
防止加热了CO和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爆炸
2、实验结束,先撤灯(停止加热),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
防止新生成的Fe重新被氧化。
【小结】实验注意事项口诀:
反应之前先通气,空气排净再点灯;
反应结束先撤灯,装置冷却通气停;
先点后通要爆炸,先撤后停要氧化。
【问题】1、在本实验中,我们用到了石灰水,它起什么作用?
检验生成的产物中有CO2
2、装置中右边有一盏酒精灯,起什么作用?
燃烧掉CO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教师讲解】在这里用来处理尾气的酒精灯叫尾气处理装置。
【现象回忆】在这个实验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①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动手去做】用磁铁吸引黑色固体,看到了什么?说明它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什么?
【我来尝试】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你能写出这个实验的化学方程式吗?
Fe2O3+3CO2Fe+3CO2
【观察交流】观察这个化学方程式,回答:从Fe2O3到Fe在元素组成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认识新知】像Fe2O3这种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CO夺去了Fe2O3中的氧,叫做还原剂。
【我来总结】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CO做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出来。
【观看视频】实际工业上炼铁的过程比这复杂的多,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录像:工业炼铁的过程)
【收获与交流】同学们闭眼思考一分钟,把本节课的知识自己顺一遍,然后告诉大家,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快乐。
【跟踪练习,小试牛刀】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各个环节都用到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大多数问题都是在小组的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完成的,效果比较好。在教学中对于不能完成的演示实验通常用讲实验的方法,这样老师讲的太多,学生的兴趣不高,效率也就不高,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实验,一步步点击完成实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实验带给她们的震撼,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在课堂中虽然也放手让学生去主宰课堂,但总有那么一点放不大开,在课堂上的关注面还不够大,语言还不够精炼,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呈现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材分析
一、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是在学习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基础上,学习另一种金属的冶炼。教材内容是以化学实验为手段来理解炼铁的原理的,并从化学走向社会来了解炼铁高炉的生产过程,在此基础上知道氧化还原反应。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众多的金属材料中,铁及其合金一直在生产生活中占据着主要地位,钢铁工业的发展状况是世界各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学生都有历史知识,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春秋时期就已掌握了冶铁技术,所以设计本节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选择合适铁矿石原料的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到实际生产应考虑产品的产率,环境保护等问题。以炼铁原理的学习为载体,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训练学生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并从失氧的角度来认识还原反应,为以后高中阶段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做了铺垫。
观评记录
本节课在录制前后得到了学校教导处、级部及化学备课组的各位同事们的很大帮助,在观看完本节课后,他们也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有指导性的意见,在对各位同事表示感谢的同时,现将大家的观评意见和建议汇总记录如下:
程文金:(校教导处主任) 王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法、学法制定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对炼铁的原料、实验演示过程、反应原理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略分明的布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际教学体现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自主思考、主动参与、互动交流的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新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也获得了充分的讨论参与过程体验,因此,本课具有较好的教学实效性,是一节好课.
另外一方面,个人觉得,本堂课在教学各环节中的时间分配上欠妥当,应该更合理的安排各环节的教学时间。在学生的双边交流上,要做的更好。
边德军:(化学老师)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独到之处,首先把金属矿物的种类、工业上常冶炼的金属,进行了介绍。然后深刻挖掘了教材,对炼铁的原料、实验演示过程、反应原理进行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学习。?本节课既有教师的引导、分析、讲解,又有学生的自我探索、积极参与的交流讨论。这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实际教学效果。?
另外,我觉得这堂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量做实际演示实验,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张斌:(备课组长)整堂课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每个知识的发生都很自然。在教学中对于不能完成的演示实验通常用讲实验的方法,这样老师讲的太多,学生的兴趣不高,效率也就不高,王老师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实验,一步步点击完成实验,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实验带给她们的震撼,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时间掌握不好,有点前紧后松,在时间的把握应有所提高。在课堂的设计方面应该多设计几个视频,以弥补缺少直观实际演示实验的不足。
秦真岭:(化学教师)教学流程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首先课的导入部分清析自然,在课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也都非常连贯。在重点知识的介绍上也能够做到重点突出,在教材的挖掘上做的也很好。而且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很积极。学生也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个设计也是我们这节课的亮点值得大家学习。
课标分析
化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化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与化学知识相联系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化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金属材料中纯金属的物理性质与用途,合金的优良性能与用途的基础上讲授的。在所有的金属材料中,以铁及其合金(钢铁)在现代化建设上应用最为广泛,所以本节课引入并设计了炼铁的原理及过程的学习。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知识。在生活中,铁及其铁合金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炼铁的原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有亲身体验了数形结合思想,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从炼铁工业的铁矿石选择到炼铁的过程与原理,让学生体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炼铁的原理,知道还原反应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掌握炼铁的原理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环保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