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四校九年级(下)联考历史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
1.(3分)西方殖民者为了掠夺财富而开辟新航路.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转移到地中海
C.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D.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2.(3分)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 )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国家的独立
C.完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统一
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3分)解读表格或者数据分析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仔细阅读下表,你认为表格内容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四年多
三十多个国家
三百多万人
三千四百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4.(3分)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5.(3分)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最后的晚餐》 B.凡高﹣﹣《哈姆雷特》
C.达?芬奇﹣﹣《向日葵》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6.(3分)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 )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
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
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7.(3分)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 )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8.(3分)近代世界侵略与反侵略贯穿历史发展的长河。下列选项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三角贸易”中的三角是指亚、非、美三洲
B.拉丁美洲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地区
C.殖民掠夺给英国带来大量的资本积累
D.“东印度公司”是印度成立的一个贸易垄断公司
9.(3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B.都消除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
C.都侵犯了中国主权
D.都由英美法等操纵
10.(3分)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政治上,时而在会议桌上,下列会议中体现牺牲他国利益的是①华盛顿会议;②慕尼黑会议;③德黑兰会议;④雅尔塔会议。(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3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参加红场阅兵.下列史实与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
①慕尼黑协定 ②26国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3分)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③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3分)印巴分治领土的划分标准是( )
A.文化传统 B.历史渊源 C.宗教信仰 D.经济发展水平
14.(3分)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指的是(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确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发动对外战争,建立统一的欧洲
D.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
15.(3分)1942年10月9 日,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主动宣布废除自1840年以来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一举动的主要背景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6.(3分)如图为漫画家华君武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该漫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集团的对峙 D.美苏争霸
17.(3分)有人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恰恰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下面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①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等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对抗只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③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历时44年;④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时期,尽管大国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局部战争频繁,但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3分)观察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时间轴上“某时代”出现的重大发明的是有线电报
B.根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网络让我们距离更近”
C.最早在太空遨游的是美国人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19.(3分)以下四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观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不列颠空战》②《南京大屠杀》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20.(3分)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老泪往下淌,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丘吉尔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
A.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事件发生后,美国参战,反法西斯力量壮大
C.事件发生后,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
D.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标志二战胜利
21.(3分)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C.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2.(3分)海尔集团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l999年进入美国设厂.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二、非选择题
23.(14分)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界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摘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界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这次会议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戴维?辛克莱为什么认为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搞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4.(10分)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时,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中的“同盟”指什么?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2)美苏“冷战”的内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美苏“冷战”的重点在哪里?举例说明亚洲充满火药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25.(10分)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由中国首创的“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正在得到初步实施。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西汉时期,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是谁?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国政府做出了何种战略决策?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亚洲及至世界经济发展,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加拿大、日本之外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何种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四校九年级(下)联考历史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西方殖民者为了掠夺财富而开辟新航路.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世界贸易中心逐步转移到地中海
C.促进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
D.使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为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方便.B、C说法不符合史实,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2.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依据是( )
A.具有反殖民统治,反封建的性质
B.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了国家的独立
C.完成资本主义国内市场统一
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史实的识记.
【解答】依据教材内容,可知从其背景与影响去分析,美国独立战争旨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取独立,从这一角度说其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从这一角度说其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可见北美独立战争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北美独立战争被认为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3.解读表格或者数据分析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仔细阅读下表,你认为表格内容能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
持续时间
参加国
死亡人数
经济损失
四年多
三十多个国家
三百多万人
三千四百多亿美元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解答】从材料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较长,涉及的国家较多,造成了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劫.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内容.
4.在学习“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的历史课上,有些同学认为德国是有罪的,而有些同学则主要责备英国和法国,还有些同学说这罪行双方都有份,总的说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应该是( )
A.德国蓄意发动的侵略战争 B.英法被迫应战的正义战争
C.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战争 D.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解答】据所学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而进行的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虽然对塞尔维亚而言,是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这不能改变整个世界大战的性质.
故选C.
【点评】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5.下列人物和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最后的晚餐》 B.凡高﹣﹣《哈姆雷特》
C.达?芬奇﹣﹣《向日葵》 D.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考点】近代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艺术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后的晚餐》的作者是达?芬奇;《哈姆雷特》的作者的莎士比亚,《向日葵》作者是梵高.D项搭配准确.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近代艺术作品及其作者.
6.某同学在分析“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时,对表中城市人口增长的原因列出了下列几项,根据表中的年份判断,其中最主要的应是( )
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 (单位:千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城市一般地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口聚散
B.城市服务设施齐备,对农村人口具有吸引力
C.统治者一般居住在城市,便于统治农村
D.工业革命促进人口流向城市,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800年到1900年1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主要城市的人口都呈现增长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再次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使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因此,从时间上看,主要是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其它选项均无法从图表中推断.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大,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并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7.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段话( )
A.肯定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B.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作用
C.赞扬了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谴责了英、法两对外进行殖民战争
【考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
【解答】“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是指法国大革命,这句话中的“变革”是指工业革命,因为法国大革命开始于1789年,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因此恩格斯是肯定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巨大作用.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工业革命的影响.
8.近代世界侵略与反侵略贯穿历史发展的长河。下列选项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三角贸易”中的三角是指亚、非、美三洲
B.拉丁美洲是世界上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地区
C.殖民掠夺给英国带来大量的资本积累
D.“东印度公司”是印度成立的一个贸易垄断公司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
【分析】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外殖民掠夺给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刺激了工业的发展,使英国迅速成长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相关内容.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9.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说法错误的是( )
A.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B.都消除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
C.都侵犯了中国主权
D.都由英美法等操纵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
【解答】A都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C都侵犯了中国主权和D都由英美法等操纵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说法正确,而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只是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的目的,不可能消除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10.世界上几个大国的角逐,时而在政治上,时而在会议桌上,下列会议中体现牺牲他国利益的是①华盛顿会议;②慕尼黑会议;③德黑兰会议;④雅尔塔会议。(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分析】本题考查体现牺牲他国利益的会议.
【解答】为尽快打败德日法西斯,早日结束战争,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德黑兰会议没有体现牺牲他国利益.①华盛顿会议和④雅尔塔会议损害了中国的主权;②慕尼黑会议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主权.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1.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参加红场阅兵.下列史实与中苏(俄罗斯)在二战中联合行动,共同抗击法西斯有关的是( )
①慕尼黑协定 ②26国宣言 ③雅尔塔会议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史实辨析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知识的内容.
【解答】①慕尼黑协定是西方大国纵容侵略的产物,与中苏均无关,排除;②26国宣言,中苏都是签字国,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符合题意;③雅尔塔会议,中国虽没参加,但在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同意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与中国共同打击日本法西斯.符合题意.④诺曼底登陆是美英军队的行动.与中苏联合行动无关,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理解和分析能力.
12.如图所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美国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②美国不再是世界一流经济强国
③欧洲的联合促进了欧洲国家经济的发展
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战后的美国经济;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解答】①项,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十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实力远大于西欧与日本;而到了九十年代末,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几与美国相抗衡.这说明美国的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故①项正确.
②项,不符合史实.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故②项错误.
③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实力受损,在美苏争霸格局下只得通过联合以提高经济实力、获取话语权.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对各成员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它极大地促进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盟各国的竞争力.故③项正确.
④项,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同时,日本国内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学生分析记忆能力.
13.印巴分治领土的划分标准是( )
A.文化传统 B.历史渊源 C.宗教信仰 D.经济发展水平
【考点】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分析】本题考查印巴分治.
【解答】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在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按照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尼赫鲁成为印度首任总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围绕宗教和领土问题纷争不断,造成南亚地区长期的动荡和不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印度独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14.马克思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指的是( )
A.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确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C.发动对外战争,建立统一的欧洲
D.建立真正民主、自由的社会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解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光荣革命中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也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因而体现的“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指的是确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
15.1942年10月9 日,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主动宣布废除自1840年以来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一举动的主要背景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考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关内容.
【解答】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10月9 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中美英同属于盟国.
故选C.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关内容.
16.如图为漫画家华君武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该漫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集团的对峙 D.美苏争霸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
【解答】黄鼠狼代表的美帝国主义向代表西欧各国的公鸡提出援助计划,最后公鸡被吃得只剩鸡毛,代表西欧各国在马歇尔计划之后遭遇了经济危机.漫画寓意着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意在讽刺美国打着援助的名义,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美国打着援助的名义,为达到控制西欧的目的推行马歇尔计划.
17.有人认为“整个冷战时期,恰恰是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下面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①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等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②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对抗只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③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历时44年;④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时期,尽管大国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局部战争频繁,但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
【解答】①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等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不正确,科索沃战争时冷战已结束.②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的对抗只表现在意识形态方面;不正确,冷战还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③20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历时44年;正确.④与两次世界大战相比,冷战时期,尽管大国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局部战争频繁,但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大战,正确.故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有③④.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冷战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8.观察图﹣﹣《向“距离”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时间轴上“某时代”出现的重大发明的是有线电报
B.根据①和③推测②,②对应括号中的主题比较合适的是“网络让我们距离更近”
C.最早在太空遨游的是美国人
D.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技革命.
【解答】题目给出的示意图中反映的是①是在陆地上驰骋这主要指的是火车时代;而②下面对应的是电气时代空白应该是汽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③处在太空遨游下方是信息时代指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的航天航空,最早实现遨游太空的是苏联,不是美国.这三个阶段反映了人类在向“距离”挑战的过程中,科技不断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世界.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灵活运用题目所给的示意图中相关时代与对应科技革命的发明.
19.以下四部二战题材的影片,如果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观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不列颠空战》②《南京大屠杀》③《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考点】二战的转折及重要战役;南京大屠杀.
【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答】①.1940年4月至5月,德军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8月至10月,德国空军狂轰滥炸英国本土,“不列颠之战”爆发.
②.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大规模屠杀、抢劫、强奸以及纵火等暴行,致使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丧生.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苏联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未能占领整个城市,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
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B.
【点评】重点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的时间及影响.
20.珍珠港事件发生后,英国首相丘吉尔高兴得老泪往下淌,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丘吉尔这么说主要是因为( )
A.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B.事件发生后,美国参战,反法西斯力量壮大
C.事件发生后,苏联决定参加对日作战
D.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标志二战胜利
【考点】太平洋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偷袭珍珠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由于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也壮大了.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21.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评论马歇尔计划说:“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段话表明马歇尔计划( )
A.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包含军事援助的内容
C.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D.转变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考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马歇尔计划)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可知,这表明马歇尔计划为遏制苏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A.
【点评】除识记马歇尔计划后,还要识记美国冷战的其他措施.
22.海尔集团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l999年进入美国设厂.现在,海尔成了我国跨国公司的“领头羊”.海尔公司的发展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有利无弊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D.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均等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应重点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海尔集团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尔后,迅速在中东、北非等地区设厂,l999年进入美国设厂”这说明了中国的商品走向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形成“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经济格局,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
故选A.
【点评】要注意在材料中理解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要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
23.(14分)(2016春?汉川市月考)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界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
项目
英
法
德
美
1860年工业产量位次
1
2
3
4
1890年工业产量位次
2
4
3
1
1910年工业产量位次
3
4
2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摘自华东师大版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结合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界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戴维?辛克莱
(2)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这次会议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戴维?辛克莱为什么认为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材料三: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与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欧阵营里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搞自何春超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世界格局多极化.
【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
(2)本题考查巴黎和会.
(3)本题考查世界格局的变化.
【解答】(1)由图表可以看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和美国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既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因此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由材料二关键词“凡尔赛条约”,依据所学,《凡尔赛和约》签订于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把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凡尔赛体系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各国之间的矛盾和仇恨,因此戴维?辛克莱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
(3)材料三反映二战后由于日本、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的霸主发出挑战,依据所学,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竞争,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巴黎和会;德国在中国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多极化;促进竞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
【点评】本题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格局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10分)(2016春?汉川市月考)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其影响依然存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时,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材料三:《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材料一中的“同盟”指什么?美苏冷战的原因是什么?
(2)美苏“冷战”的内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美苏“冷战”的重点在哪里?举例说明亚洲充满火药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才能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考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二战后的局部热战;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反法西斯同盟和美苏冷战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内容及冷战结束的标志.
(3)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的重点及举例说明亚洲充满火药味.
(4)本题主要考查及处理“多极时代”的大国之间的关系.
【解答】(1)据材料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可知,材料一中的“同盟”指的是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2)美苏“冷战”的内容是: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的结束.
(3)据材料二“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时,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可知,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亚洲充满火药味表现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发生.
(4)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合作,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等.
故答案为:
(1)反法西斯同盟;争夺世界霸权.
(2)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3)欧洲;朝鲜战争或越南战争.
(4)加强合作,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美苏之间的“冷战”的原因、内容、影响.
25.(10分)(2016春?汉川市月考)世界经济经历了由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由中国首创的“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正在得到初步实施。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中国经济引领世界]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西汉时期,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是谁?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世界经济日趋密切]
材料二: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2)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哪一历史事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先后到来的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国政府做出了何种战略决策?
[全球经济成为一体]
材料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亚洲及至世界经济发展,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加拿大、日本之外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何种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和郑和下西洋.
(2)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
(3)本题考查改革开放.
(4)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1)据材料“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知,西汉时期,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人物是张骞,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商人和西域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据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可知,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中,助推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分别是蒸汽和电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用于许多生产部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主要标志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国政府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据材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英文缩写AIIB)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推动亚洲及至世界经济发展,总部设在北京.目前已有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加拿大、日本之外的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可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因素主要有跨国公司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故答案为:
(1)张骞;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新航路的开辟;蒸汽、电力.
(3)改革开放.
(4)全球化;跨国公司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两次工业革命、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