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功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2、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进行新课
1.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多媒体展示)
2.学生活动
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做功?
3.分小组讨论。
4.归纳总结
师问:你觉得力做功需要哪些条件?
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强调: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5.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学生分析。
(2)一学生端起一盆水,然后从讲台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学生分析整个过程人做功的情况。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感觉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6.学生活动
学生做实验,引出功的计算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
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例题:质量为50 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的拉力做的功。(g=10 N/kg)
解:∵马车做匀速运动
∴F=F摩=800 N
W=Fs=800 N×3 000 m=2.4×106 J
答:马的拉力做的功是2.4×106 J。
练习:
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举力做了多少功?
三、课堂检测
1、某足球运动员在水平方向用25 N的力,将10 N的球沿水平地面踢出,踢出后球在地面上滚了30 m才停下来。在球滚动过程中,脚对球所做的功为( )J。
2.用200 N的力,在粗糙不同的水平路面上,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500 N和800 N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 )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四、小结
请学生谈谈自己本节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进行情感激励。
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