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3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3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16 17:0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承载课标: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上识别主要地形类型,描述地形特征;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人教版教材)。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湘教版)。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商务星球版、中图版)。乌鞘岭长城秦岭太行山你能指出黄土高原的范围吗?黄土风情——窑洞窑洞反映了黄土高原有什么特点?土质疏松,具有直立性,比较干燥。黄土为什么土质疏松?这与黄土的来源有关。黄土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流水冲来的(如华北平原就是流水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二、当地岩石风化的(如栖霞的土壤就是岩石风化成的,土壤成份与岩石成份明显相似);三、风吹来的,今天的沙尘暴,就是以风为动力。全球最大的黄土区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想一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自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这些证据分别说明了什么?黄土颗粒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是风吹来的(如沙尘暴,高处低处都有一层尘土)风吹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的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风成说黄土土质疏松的优势——文明的发祥地秦始皇陵兵马俑返 回返 回三、知地貌黄土土质疏松的缺点是什么?容易遭受水土流失地表特征:支离破碎
沟壑纵横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居住区。黄土梁顶部狭窄,条状延伸的山梁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思考: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之间有什么联系?黄土川山间地势平坦的地方。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沟壑纵横的影响:黄土风情——信天游黄土风情——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活动:说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说明:(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讨论:不同的土地(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2014·山东济南)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分布思考: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地形以山区为主,降水大于400毫米。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地表缺乏植被
3.夏季降水较集中,多暴雨。黄土高原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二)人为原因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2.采矿(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3.修路水土流失的危害1.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地)
2.肥料流失,农作物产量下降(当地)
3.河流多沙,淤积河道(下游河道)
土地破坏泥沙翻滚地上河如何治理?1.沟谷处打坝淤地、修建水库(工程措施)
2.植树种草(生物措施)
3.缓坡上修筑梯田(工程措施)
4.塬面上平整土地,修建农田
5.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
(2013·福建三明)黄土高原的现状贵州石漠化形成原因:土层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流水侵蚀;气候暖湿,降水集中。石灰岩成土缓慢,滥垦乱伐后会出现大范围石漠化。“人口增长——耕地不足——毁林开荒——土壤侵蚀——石漠化——耕地不足——……”(恶性循环)拓展:贵州石漠化的原因与治理高效、合理利用有限的水土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思考: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和贵州石漠化治理有哪些异同?相同:保护和恢复植被,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都是重要措施。差异:修拦土坝(淤地坝)是治理黄土高原的重要措施,石漠化治理不适宜。1.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2.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
A.风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坏 D.土质疏松评价园地
AB评价园地2 .填注:
山脉:A. ;

B .

c 。

河流:D. 。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植被: ; 气候: ;

土质: ; 人为: 。秦岭太行山乌鞘岭黄河稀疏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疏松 长期过垦过牧、修路采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