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是 .
2.设复数z=m+i(m>0),若||=,则m= .
3.某校高一有550名学生,高二有700名学生,高三有750名学生,学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决定按年级分层抽样,抽取100名学生,则高二年级应抽取 名学生.
4.从1,2,3中任选两个数字构成一个两位数,则该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
5.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6.已知实数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为 .
7.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则输出的S的值为 .
8.命题“ x∈(0,+∞),x+<4”的否定的真假是 .(填“真”或“假”)
9.设函数f(x)=x2+x﹣alnx,则a<3是函数f(x)在[1,+∞)上单调递增的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10.四名高二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竞赛,要求每名学生都参加且只参加1门学科竞赛,则3门学科都有学生参赛的种数有 种.
11.(文科学生做)设函数f(x)=mx3+xsinx(m≠0),若f()=﹣,则f(﹣)= .
12.(理科学生做)在(x2﹣3x+2)4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 (用数字作答)
13.(文科学生做)将函数f(x)=2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m(m>0)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
14.在斜△ABC中,由A+B+C=π,得A+B=π﹣C,则tan(A+B)=tan(π﹣C),化简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类比上述方法,若正角α,β,γ满足α+β+γ=,则tanα,tanβ,tanγ满足的结论为 .
15.若一元二次不等式mx2+(2﹣m)x﹣2>0恰有3个整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16.已知函数f(x)=,g(x)=(k>0),对任意p∈(1,+∞),总存在实数m,n满足m<0<n<p,使得f(p)=f(m)=g(n),则整数k的最大值为 .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理科学生做)甲、乙、丙三名学生参加A,B两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假设他们能通过A大学考试的概率都是,他们能通过B大学的概率都是.
(1)求甲只通过一所大学考试的概率;
(2)设三名学生中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人数为X,求X的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
18.(文科学生做)设命题p:函数f(x)=x3+ax2+ax是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命题q:|a﹣1|≤m(m>0).
(1)当a=1时,判断命题p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2)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理科学生做)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4,BC=CC′=2,求
(1)直线B′D与BC′所成角的大小;
(2)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
20.(文科学生做)已知函数f(x)=sinx﹣cosx.
(1)求f(x)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f(θ)=﹣(0<θ<π),求sinθ的值.
21.已知函数f(x)=﹣x2+2x,若数列{an}满足a1=1.an+1=f(an).
(1)求a2,a3的值;
(2)猜想an与3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2.(文科学生做)已知函数f(x)=tanx﹣sinx,x∈(﹣).
(1)比较f(﹣),f(﹣),f(),f()与0的大小关系;
(2)猜想f(x)的正负,并证明.
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一块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地皮,其中曲边三角形ADE是一个小池塘,点E在边CD上且DE=1千米.假设曲边AE可用以A为顶点,AD为对称轴的抛物线拟合,现绿化部门拟过曲边AE上一点P作切线交边AB于点M,交CD于点N,在四边形MBCN内栽种花草.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点P的横坐标t表示花草的面积S(t),并写出定义域;
(2)求S(t)的最大值.
24.已知A,B,C是椭圆E:
+=1的左、右、上顶点,点P是椭圆E上不同于A,B,C的一动点,若椭圆E的长轴长为4,且直线CA,CB的斜率满足kCA kCB=﹣.
(1)求椭圆E的方程;
(2)直线AC与PB交于点M,直线CP交x轴与点N,
①当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时,求点P的横坐标;
②试问:﹣(kMN,kCP表示直线MN,CP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5.设函数f(x)=mlnx(m∈R),g(x)=.
(1)当m=1时,求y=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
(2)设F(x)=f(x)﹣2g(x),若函数F(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为﹣1,求实数m的值;
(3)当m=时,若不等式f(x)+t≤kx+b≤g(x)对 x∈[2,4]恒成立,试给出实数t的一个值,使满足条件的实数k,b唯一,并直接写出k,b的值(不必证明).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是 (2,0) .
【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进而可求得p,根据抛物线的性质进而可得焦点坐标.
【解答】解:抛物线y2=8x,
所以p=4,
所以焦点(2,0),
故答案为(2,0).
2.设复数z=m+i(m>0),若||=,则m= .
【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分析】根据共轭复数的定义先求出共轭复数,根据复数的模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复数z=m+i(m>0),
∴=m﹣i,
若||=,
则||==,
即m2+1=,
则m2=,
∵m>0,
∴m=,
故答案为:.
3.某校高一有550名学生,高二有700名学生,高三有750名学生,学校为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决定按年级分层抽样,抽取100名学生,则高二年级应抽取 35 名学生.
【考点】分层抽样方法.
【分析】先求出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用高二年级的人数乘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即得高二年级应抽取人数.
【解答】解: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等于=,
由于高二有700名学生,故高二年级应抽取的人数为700×=35,
故答案为:35.
4.从1,2,3中任选两个数字构成一个两位数,则该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分析】先写出从1,2,3中任选两个数字构成一个两位数,再找出两位数是偶数,然后相比就可以了.
【解答】解:从1,2,3中任选两个数字构成一个两位数,有:12,13,23,21,31,32,共6个基本事件,
其中满足条件的有2个,
故两位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5.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解答】解:∵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
∴双曲线为等轴双曲线,
∴离心率是,
故答案为.
6.已知实数x,y满足,则z=x+2y的最大值为 7 .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通过平移即可求z的最大值.
【解答】解: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由z=x+2y得y=﹣x+z,
平移直线y=﹣x+z,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x+z经过点A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大,
此时z最大.
由,解得,即A(﹣1,4),
代入目标函数z=x+2y得z=﹣1+2×4=7
故答案为:7.
7.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则输出的S的值为 36 .
【考点】伪代码.
【分析】根据已知中的伪代码,可知该程序是变量初值为1,终值为11,步长为2的累加运算,由此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于循环变量的初值为1,终值为11,步长为2;
所以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是算式
S=1+3+5+7+9+11=36.
故答案为:36.
8.命题“ x∈(0,+∞),x+<4”的否定的真假是 真 .(填“真”或“假”)
【考点】特称命题.
【分析】首先明确原命题的否定命题,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真假.
【解答】解:命题“ x∈(0,+∞),x+<4”的否定是命题“ x∈(0,+∞),x+≥4”,根据基本不等式得到此命题正确;
故答案为:真.
9.设函数f(x)=x2+x﹣alnx,则a<3是函数f(x)在[1,+∞)上单调递增的 充分不必要 条件.(选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导数,转化导数大于等于0恒成立,得到a的表达式,求出a≤3,只要在a≤3范围上取一段区间或一个点,都是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解答】解:∵f(x)=x2+x﹣alnx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
∴f′(x)=2x+1﹣≥0,在[1,+∞)上恒成立,
∴a≤2x2+x,
由y=2x2+x在[1,+∞)为增函数,
∴ymin=3,
∴a≤3,
只要在a≤3范围上取一段区间或一个点,都是这个命题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则a<3是函数f(x)在[1,+∞)上单调递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
10.四名高二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三门学科竞赛,要求每名学生都参加且只参加1门学科竞赛,则3门学科都有学生参赛的种数有 36 种.
【考点】计数原理的应用.
【分析】先从4人中选出2个人为一组,看成一个整体,再和另外的2个人全排列,运算可得结果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必有2个人参加同一学科的竞赛,每门学科至少有1人参加,
故先从4人中选出2个人为一组,看成一个整体,再和另外的2个人全排列,则不同的参赛方案有C42A33=36,
故答案为:36.
11.(文科学生做)设函数f(x)=mx3+xsinx(m≠0),若f()=﹣,则f(﹣)= .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分析】利用函数的解析式,化简求解即可.
【解答】解:函数f(x)=mx3+xsinx(m≠0),f()=﹣,
可得m+sin=,
f(﹣)=﹣m+sin=﹣(m+sin)+2×sin=+=.
故答案为:.
12.(理科学生做)在(x2﹣3x+2)4的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 248 (用数字作答)
【考点】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分析】分析x2的几个由来,分两种可能分别求系数即可.
【解答】解:(x2﹣3x+2)4展开式的x2项的系数为=248.
故答案为:248.
13.(文科学生做)将函数f(x)=2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m(m>0)个单位,所得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
【考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
【分析】根据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求得所得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求得实数m的最小值.
【解答】解:将函数f(x)=2sin(2x﹣)的图象向右平移m(m>0)个单位,所得函数y=2sin[2(x﹣m)﹣]=2sin(2x﹣2m﹣)的图象
根据所得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可得2 ﹣2m﹣=kπ+,即m=﹣﹣,k∈Z,
则实数m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14.在斜△ABC中,由A+B+C=π,得A+B=π﹣C,则tan(A+B)=tan(π﹣C),化简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类比上述方法,若正角α,β,γ满足α+β+γ=,则tanα,tanβ,tanγ满足的结论为 tanαtanβ+tanαtanγ+tanβtanγ=1 .
【考点】类比推理.
【分析】根据题意,由已知命题,类比另一命题时,应结合命题的结构形式和推理方法进行类比,即可得出结论tanαtanβ+tanαtanγ+tanβtanγ=1.
【解答】解:斜△ABC中,由A+B+C=π,得A+B=π﹣C,
则tan(A+B)=tan(π﹣C),
化简得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类比上述方法,
正角α,β,γ满足α+β+γ=,得α+β=﹣γ,
则tan(α+β)=tan(﹣γ),
即=,
所以tanα,tanβ,tanγ满足的结论为
tanαtanβ+tanαtanγ+tanβtanγ=1.
故答案为:tanαtanβ+tanαtanγ+tanβtanγ=1.
15.若一元二次不等式mx2+(2﹣m)x﹣2>0恰有3个整数解,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m≤﹣ .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分析】根据题意得出m<0,再把不等式mx2+(2﹣m)x﹣2>0化为(x﹣1)(x+)<0,求出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由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解,得出4<﹣≤5,由此求出m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m<0,
又一元二次不等式mx2+(2﹣m)x﹣2>0可化为(x﹣1)(mx+2)>0,
即(x﹣1)(x+)<0;
且对应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1和﹣,
又不等式的解集中恰有3个整数解,
所以这三个整数分别为2、3、4;
则4<﹣≤5,
即,
解得﹣<m≤﹣;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
故答案为:﹣<m≤﹣.
16.已知函数f(x)=,g(x)=(k>0),对任意p∈(1,+∞),总存在实数m,n满足m<0<n<p,使得f(p)=f(m)=g(n),则整数k的最大值为 7 .
【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
【分析】易知g(n)>g(p),若f(p)=g(n),则对任意p>1,有h(p)>g(p).当x>1时,分离参数求最值,可得k≤7.再证明:当k=7时,对0<x<1,有f(x)<g(x).同时,当x∈(0,+∞)时,g(x)=∈(0,+∞).当x∈(0,1)时,h(x)∈R;当x∈(1,+∞)时,h(x)∈(0,+∞).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结论成立时k的最大值.
【解答】解:显然g(x)=(k>0),在区间(1,+∞)上为减函数,
于是g(n)>g(p),若f(p)=g(n),则对任意p>1,有f(p)>g(p).
当x>1时,>,∴k<,
设t=x﹣1(t>0),则==2(t++2)≥8,
∴k<8
∴k≤7.
下面证明:当k=7时,对0<x<1,有f(x)<g(x).
当0<x<1时,f(x)<g(x) ﹣ln(1﹣x)>0.
令ψ(x)=﹣ln(1﹣x)(0<x<1),
则ψ′(x)=﹣+<0,故ψ(x)在(0,1)上为减函数,
于是ψ(x)>0.
同时,当x∈(0,+∞)时,g(x)=∈(0,+∞).
当x∈(0,1)时,f(x)∈R;当x∈(1,+∞)时,f(x)∈(0,+∞).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对任意的正数p,存在实数m、n满足0<m<n<p,使得f(p)=f(m)=g(n).
综上所述,正整数k的最大值为7.
故答案为:7.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理科学生做)甲、乙、丙三名学生参加A,B两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假设他们能通过A大学考试的概率都是,他们能通过B大学的概率都是.
(1)求甲只通过一所大学考试的概率;
(2)设三名学生中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人数为X,求X的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分析】(1)记甲通过A大学而不通过B大学考试为事件E,甲通过B大学而不通过A大学考试为事件F,分别求出P(E)、P(F),能求出甲只通过一所大学考试的概率.
(2)每名学生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概率P=,三名学生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人数X~B(3,),由此能求出X的概率分布与数学期望.
【解答】解:(1)记甲通过A大学而不通过B大学考试为事件E,
甲通过B大学而不通过A大学考试为事件F,
则P(E)=,P(F)==,
∴甲只通过一所大学考试的概率P=P(E)+P(F)=.
(2)每名学生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概率P=,
三名学生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人数X~B(3,),
P(X=0)==,
P(X=1)==,
P(X=2)==,
P(X=3)=()3=,
∴三名学生同时通过两所大学考试的人数X的概率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EX==1.
18.(文科学生做)设命题p:函数f(x)=x3+ax2+ax是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命题q:|a﹣1|≤m(m>0).
(1)当a=1时,判断命题p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2)若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1)先求导,再根据判别式即可求出a的范围,问题得以解决,
(2)解绝对值不等式根据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到,解得即可.
【解答】解:(1)函数f(x)=x3+ax2+ax是R上的单调递增函数,
∴f′(x)=3x2+2ax+a≥0,
∴△=4a2﹣12a≤0,
解得0≤a≤3,
∴当a=1时,命题p为真命题,
(2)由|a﹣1|≤m,(m>0),
解得1﹣m≤a≤1+m,
∵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 p,
∴,
解得0<m≤1.
又当m=1时,p≠q,
∴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0,1]
19.(理科学生做)在长方体ABCD﹣A′B′C′D′中,AB=4,BC=CC′=2,求
(1)直线B′D与BC′所成角的大小;
(2)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
【考点】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异面直线及其所成的角.
【分析】(1)建立坐标系,证明 =4+0﹣4=0,可得⊥,即可求出直线B′D与BC′所成角的大小;
(2)求出平面AB′D的法向量、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出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
【解答】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则D(0,0,0),A(2,0,0),B(2,4,0),C(0,4,0),B′(2,4,2),C′(0,4,2),
∴=(﹣2,﹣4,﹣2),=(﹣2,0,2),
∴ =4+0﹣4=0,
∴⊥,
∴直线B′D与BC′所成角的大小为90°;
(2)由(1)=(﹣2,﹣4,﹣2),=(2,0,0),=(0,4,0),
设平面AB′D的法向量为=(x,y,z),则,取=(0,1,﹣2),
同理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为=(1,0,﹣1),
∴由图形得二面角A﹣B′D﹣C的余弦值=﹣=﹣.
20.(文科学生做)已知函数f(x)=sinx﹣cosx.
(1)求f(x)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f(θ)=﹣(0<θ<π),求sinθ的值.
【考点】三角函数中的恒等变换应用;正弦函数的图象.
【分析】(1)由题意,利用辅助角公式将函数化简,整体代入求出其单调增区间;
(2)将f(θ)=﹣代入(1)中化简的函数里,得到关于θ的方程,利用0<θ<π判断其取值情况,求出sinθ.
【解答】解:由题意得:
(1)f(x)=sinx﹣cosx=2sin(x﹣),
所以当x﹣≤,(k∈Z),
所以≤x,(k∈Z),
又因为x∈(0,π),
所以增区间为(0,);
(2)因为f(θ)=﹣(0<θ<π),
所以由(1)可知,2sin(θ﹣)=﹣,
所以sin(θ﹣)=﹣,
又因为0<θ<π,
所以﹣θ﹣<,
所以cos(θ﹣)=,
所以sinθ=sin()=sin()cos+cos()sin
=(﹣)×=,
所以sinθ=.
21.已知函数f(x)=﹣x2+2x,若数列{an}满足a1=1.an+1=f(an).
(1)求a2,a3的值;
(2)猜想an与3的大小关系,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考点】数学归纳法;数列递推式.
【分析】(1)依次代入f(x)计算;
(2)先验证n=1时成立,假设n=k时猜想成立,利用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推导n=k+1时猜想成立.
【解答】解:(1)a2=f(1)=﹣+2=,
a3=f()=﹣+2×=.
(2)猜想:an<3.
证明:当n=1时,显然a1=1<3,猜想成立.
假设n=k时,猜想成立,即ak<3,
∵f(x)=﹣x2+2x的对称轴为x=3,开口向下,
∴f(x)在(﹣∞,3)上是增函数.
则ak+1=f(ak)<f(3)=3,
∴n=k+1时,猜想成立.
综上,an<3.
22.(文科学生做)已知函数f(x)=tanx﹣sinx,x∈(﹣).
(1)比较f(﹣),f(﹣),f(),f()与0的大小关系;
(2)猜想f(x)的正负,并证明.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导数的运算.
【分析】(1)将﹣,﹣,,代入函数表达式求出函数值,判断即可;
(2)求出函数的导数,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出函数的单调性,从而证出结论.
【解答】解:(1)∵f(x)=tanx﹣sinx,
∴f(﹣)=tan(﹣)﹣sin(﹣)=﹣+<0,
f(﹣)=tan(﹣)﹣sin(﹣)=﹣1+<0,
f()=tan﹣sin=﹣>0,
f()=tan﹣sin=1﹣>0;
(2)由(1)猜想,
x∈(﹣,0)时,f(x)<0,x∈(0,)时,f(x)>0
x=0时,f(x)=0.
证明如下:f′(x)=,
∵x∈(﹣),∴cosx∈(0,1],
∴f′(x)≥0,
∴f(x)在(﹣)递增,计算得f(0)=0,
∴x∈(﹣,0)时,f(x)<0,
x∈(0,)时,f(x)>0
x=0时,f(x)=0.
2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一块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地皮,其中曲边三角形ADE是一个小池塘,点E在边CD上且DE=1千米.假设曲边AE可用以A为顶点,AD为对称轴的抛物线拟合,现绿化部门拟过曲边AE上一点P作切线交边AB于点M,交CD于点N,在四边形MBCN内栽种花草.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点P的横坐标t表示花草的面积S(t),并写出定义域;
(2)求S(t)的最大值.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1)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ax2,代入E(1,2),可得抛物线的方程,求得导数,切线的斜率可得切线的方程,分别令y=0,y=2,可得M,N的坐标及MB,NC,由切线过C(2,2),可得t,由梯形的面积公式化简即可得到所求S(T);
(2)运用基本不等式:a+b≥2(当且仅当a=b取得等号),即可得到所求面积的最大值.
【解答】解:(1)以A为坐标原点,AB所在直线为x轴,
A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ax2,
由E(1,2)在抛物线上,可得a=2,
即有抛物线的方程为y=2x2,
导数为y′=4x,可得切线MN的斜率为4t,
切线的方程为y﹣2t2=4t(x﹣t),
令y=0,可得x=,即有MB=2﹣;
令y=2,可得x=+,即NC=2﹣﹣;
当切线经过点C(2,2),可得2﹣2t2=4t(2﹣t),
解得t=2﹣,
则S(t)=×2(MB+NC)=4﹣﹣t(2﹣<t≤1);
(2)当2﹣<t≤1时,S(t)=4﹣﹣t
=4﹣(+t)≤4﹣2=4﹣.
当且仅当=t,即t=∈(2﹣,1]时,
S(t)取得最大值4﹣.
24.已知A,B,C是椭圆E:
+=1的左、右、上顶点,点P是椭圆E上不同于A,B,C的一动点,若椭圆E的长轴长为4,且直线CA,CB的斜率满足kCA kCB=﹣.
(1)求椭圆E的方程;
(2)直线AC与PB交于点M,直线CP交x轴与点N,
①当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时,求点P的横坐标;
②试问:﹣(kMN,kCP表示直线MN,CP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考点】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1)设出A,B,C的坐标,运用直线的斜率公式,可得a=2b,由题意可得a=2,求得b=1,进而得到椭圆方程;
(2)①求得A,B,C的坐标,可得直线AC的斜率,由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可得AM⊥BM,
可得kAC kBP=﹣1,即kBP=﹣2,设P(x0,y0),由题意方程和直线的斜率公式,解方程可得P的横坐标;
②求得直线CP的斜率,及方程,令y=0,可得N的坐标,再由直线AC,BP的方程可得M的坐标,运用两点的斜率公式,可得MN的斜率,化简整理即可得到定值2.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A(﹣a,0),B(a,0),C(0,b),
则kCA kCB= =﹣,即为a=2b,
由题意可得a=2,则b=1,
即有椭圆E的方程为+y2=1;
(2)①由椭圆方程可得A(﹣2,0),B(2,0),C(0,1),
可得kAC=,
由点M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可得AM⊥BM,
可得kAC kBP=﹣1,即kBP=﹣2,
设P(x0,y0),可得,消去y0,可得17x02﹣64x0+60=0,
解得x0=或x0=2.
点P是椭圆E上不同于B的点,可得x0=;
②由上面可得kCP=,即=,
直线CP的方程为y=x+1,令y=0,可得x=﹣,即N(﹣,0),
联立直线AC,BP的方程,可得,
解得M(,),
则=
=+ ,
即有﹣=+ ﹣
=+ =1+﹣(2+)
=1﹣﹣,
由+y02=1,可得x02=4(1﹣y02),代入上式,可得
﹣=1﹣﹣=1﹣+=2.
即﹣为定值2.
25.设函数f(x)=mlnx(m∈R),g(x)=.
(1)当m=1时,求y=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
(2)设F(x)=f(x)﹣2g(x),若函数F(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为﹣1,求实数m的值;
(3)当m=时,若不等式f(x)+t≤kx+b≤g(x)对 x∈[2,4]恒成立,试给出实数t的一个值,使满足条件的实数k,b唯一,并直接写出k,b的值(不必证明).
【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1)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方程;
(2)利用导数和函数的最值的关系,分类讨论即可求出m的值;
(3)分别根据导数和函数的最值,求出在[1,2]上的f(x)max,g(x)min,得到+t≤kx+b≤,即可求出实数t的一个值,使满足条件的实数k,b唯一.
【解答】解:(1)当m=1时,f(x)=lnx,x>0,
∴f′(x)=,
∴f′(1)=1,
∵f(1)=0,
∴y=f(x)在x=1处的切线方程y=x﹣1,
(2)F(x)=f(x)﹣2g(x)=mlnx﹣=mlnx﹣1+
∴F′(x)=﹣=,
当m≤0时,F′(x)<0恒成立,
∴F(x)在[1,e]单调递减,
∴F(x)min=F(e)=m﹣1+=﹣1,
解得m=(舍去),
当m>0时,F′(x)=0,解得x=,
当F′(x)>0时,即x>时,函数单调递增,
当F′(x)<0时,即0<x<时,函数单调递减,
若≤1时,即m≥1时,函数F(x)在[1,e]上单调递增,
∴F(x)min=F(1)=﹣1+1=0≠﹣1,
若≥e,即0<m≤时,F(x)在[1,e]单调递减,
∴F(x)min=F(e)=m﹣1+=﹣1,
解得m=,
若1<<e时,即<m<1时,F(x)在[1,]单调递减,在[,e]上单调递增,
∴F(x)min=F()=mln﹣1+m=﹣1,
解得m=e(舍去),
综上所述m=;
(3)当m=时,f(x)=lnx,
∴f(x)=lnx,在[2,4]单调递增,
∴f(x)max=f(4)=ln4=ln2=
∴[f(x)+t]max=+t,
∵g(x)=,
∴g′(x)=>0恒成立,
∴g(x)在[2,4]单调递增,
∴g(x)min=g(2)=,
∵f(x)+t≤kx+b≤g(x)对 x∈[2,4]恒成立,
∴+t≤kx+b≤,
∴+t≤,
即t=﹣﹣,
则kx+b=在[2,4]恒成立,
则,
解得k=,b=﹣.
2016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