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与他人的因素,而老师又是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大家所熟悉的鲁迅先生也是这样.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记得三味书屋中老先生的名字吗? 今天,我们再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鲁迅先生的另一位老师藤野先生。去看看这位洋老师给了鲁迅怎样的印象和影响。藤野先生鲁迅一、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 绯红( ):鲜红
2.标致( ) 3.落第( )
4.诘责( ) 5.不逊( )
6.托辞( ) 7.油光可鉴( )
8.抑扬顿挫( )
9.深恶痛疾( ):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10.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11.烂熳( ) 12.斗乱( )
13.芦荟( )14.匿名( ) 15.畸形( )
16.瞥见( ) 17.杳无音讯( )fēi hóngbiāo zhìluò dìjié zébú xùntuō cíjiànyì yáng dùn cuòwùmàndǒu huì n ì j ī piē yǎo 趁热打铁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B.C.D.侮辱(wǔ)解剖(pāo)教诲(huì)挟持(jiá)驿站(yì)不逊(xùn)竭力(jié)订正(dìng)和蔼(ǎi)寓居(yù)顿挫(cuò)捕获(pǔ)畸形(jī)漏泄(xiè)高耸(sǒng)呜咽(yàn)Bpōuxiébǔyè趁热打铁下列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张明上课不注意听讲,总跟同桌嘀嘀咕咕,同学们对他深恶痛疾。B.要不是老师几次三番找他谈话,耐心地批评教育,他早就学坏了。C.语文老师是个老学究,读起课文来非常投入,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常常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D.今年1月份,张洪林、余鹏为还债而谋划绑架勒索。然而经过一番矛盾与挣扎后,余鹏良心发现,趁张洪林不在,把3个被绑架的孩子都放了,并且把自己仅剩的20元钱给了孩子做车费。A作者资讯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生于浙江绍兴,原名 ,字 ,1918年自第一篇小说《 》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有:小说集《 》《 》散文诗集《 》散文集《 》杂文集《坟》《二心集》《而已集》文学思想革命周树人豫才狂人日记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我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资料包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全名藤野严九郎, 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藤野从小学过汉文,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的助手,后到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01年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升为教授。两个月后鲁迅来此留学,藤野先生担任解剖学兼副班主任,曾给鲁迅以特别关心和照顾。1915年仙台医专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职务。1919年回故乡开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雕塑: 鲁迅与藤野先生(绍兴鲁迅博物馆) 阅读课文提示及注释,了解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文章写作年代及时代背景: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速度课文,用一句话概述课文内容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几个生活片断。1903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人﹢事﹢果)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藤野先生》选自 ,体裁是 。
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分为以下三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朝花夕拾》散文东京清国留学生仙台藤野先生北京感激怀念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用“===”标示。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东京仙台北京相识相处离别(1) 在东京东京上野公园
樱花盛开三、细读课文,领悟情感日本上野樱花烂漫的时节樱花 富士山“无非”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感情?只不过。
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理解外貌描写的艺术匠心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为什么抓这个特点?——抓住了“盘着大辫子”的特点。辫子的故事清朝以前:
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 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法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当时鲁迅一到日本,就率先剪掉了象征耻辱的辫子。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是“维新派”。一旦维新失败,还可把辫子放下来,表示是“保皇派”。
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在当时,有无辫子可以区分对清王朝的态度。抓住这一特点,可以画出他们的灵魂。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夸张。有嘲讽意味。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鉴 原意是镜子,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照镜子。“精通时事”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了解许多无聊的事,反语修辞,具有讽刺意味。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自题小像 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参考阅读《自题小像》译诗祖国啊,
我的心灵无法逃脱对你的眷恋,
虽然你风雨飘摇,象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理解第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一段并没有写藤野先生,是否离题?不离题。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呼应首句,引出下文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2.表现自己对东京的失望,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暗线,也是主题的一个方面)。在 东 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爱 国(2)去仙台水户日暮里去 仙 台去仙台日暮里水户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触发忧国之情反清志士客死之地爱国在仙台(一)当时的仙台医专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目睹印象——耳闻亲见——治学严谨生活俭朴学者形象藤野严九郎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动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白描 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请大家阅读11~23段,读后请思考:阅读“过了一星期…我心里自然记得的”(11~19段)概括这两个事例,写成小标题:
(1) ,
(2) 。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讲义是否偶一为之?请从文段中找出根据。——不是。有两处可证明:
1.藤野先生要求每一星期送给他看一回;
2.这样一直继续到藤野先生教完了他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填空:藤野先生给作者改讲义十分认真,其中
说明改得及时的词语是 ;
表现改得全面的词语是 ;
说明改得细致的词是 。
从头到末不但、连、一一第二三天便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这是藤野先生给鲁迅添改过的讲义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品质?——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一事,
既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又反映了他对科学问题的 。 严格要求严谨治学态度仅仅如此吗?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纠正解剖图治学严谨、尊重科学关心解剖实习正直热忱了解裹脚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在仙台(二) “爱国青年”写的匿名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攻击鲁迅成绩没有落第,是因为从藤野先生处知道了题目。“中国是弱国……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应怎样理解?这是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他们认为鲁迅考试分数在60分以上一定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而是预先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句话表达了鲁迅极为愤慨的感情。被枪毙围观 “我”愚昧!“他们拍掌欢呼起来”的“他们”是 。日本“爱国青年”“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的“中国人”指:
的中国人、 的中国人和 。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那时那地”指 。
“我的意见”指 。
“变化”指 。
“变化”的原因是:学医救国弃医从文在仙台讲堂里看时事电影时 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弃医从文的原因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爱国阅读“惜别”(32~35段) 在文中找出能表明藤野先生感情的词语悲哀 凄然 叹 息 叮嘱等 这些词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即将于“我”分别的难过﹑忧伤,对“我”放弃医学的惋惜,以及对“我”的不舍和关爱。藤野先生送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题词阅读结尾两个自然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想一想,还有其他的线索吗?
叙事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明线在东京 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弃医从文----忧国忧民暗线 感情线索爱国从下列事件中你有什么发现?小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自我小结两条线索六个典型事例一次思想的转变两种真挚的感情学会整理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