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8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6 19:2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把握诗歌的结构,理清诗歌思路,背诵全诗;准确理解诗意,领会诗的主旨;体会学习杜甫忧国忧民、推已及人的崇高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学习方略】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清诗歌思路;
2、联系诗人的身世处境,准确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3、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背诵诗歌。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风怒号(????? )?? (2)高者挂罥(????? )?(3)沉塘坳(????? )
(4)倚杖? (????? )?? (5)丧乱 (   )?? (6)俄顷??? (????? )
(7)布衾? (????? ) (8)大庇? (????? )? ?(9)突兀??? (????? ) 
2、解释加点的词。
(1)八月秋高风怒号(??????????? )? (2)卷我屋上三重茅(??????????? )
(3)忍能对面为盗贼(??????????? )? (4)归来倚杖自叹息(??????????? )
(5)俄顷风定云墨色(??????????? )? (6)秋天漠漠向昏黑(???????????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21·cn·jy·com
3、翻译句子。
(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
(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3)床头屋漏屋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5、根据课文,结合你的理解,回答问题:
(1)“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是指什么?请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要地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你是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的?
?
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1教育网
6、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7、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词语不超过5个字)
8、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                  。
9、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
10、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
(2)??????????????????????????????????????????????????
【拓展探究】
11、杜甫关心民生疾苦,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请上网搜集杜甫的有关资料,并把你积累的有关杜甫的情况写在下面。21cnjy.com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háo(2)juàn(3)ào(4)yǐ(5)sāng(6)qǐng(7)qīn(8)bì(9)wù? ??2、(1)深(2)几层(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渐渐?(7)广泛地遮蔽(8)突然 (1)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回来的时候只有拄着拐杖连连叹息。(2)布被子用了许多年,又薄又冷,像铁块一样,淘气地儿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3)怎么才能得到许多宽敞的大屋子呢?这样就可以为天下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遮风挡雨,让他们都高高兴兴,不管有多大的风雨也像大山一样平平安安。?4、(1)对偶(2)夸张(3)比喻(4)借代5、(1)安史之乱;从755年开始到763年结束,是当时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先后发动的反叛朝廷的叛乱,给广大的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大致情况说清即可) (2)两句诗展现了诗人爱及天下的博大襟怀。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也触动了作者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秋风、秋雨的威力,贫困、流离失所的生活,都没能击垮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从个人“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 6、A 7、(1)秋风破屋图(2)群童抱茅图(3)屋漏无干图(4)遥想广厦图 8、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0、如:(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11、略??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