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曹刿论战
【学习目标】
掌握课文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准确理解文中重点文言词的含义与用法;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和发扬曹刿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方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反复诵读课文,掌握文言词的含义与用法,翻译全文;
3、仔细品味人物对话,体会曹刿的深谋远虑和鲁庄公的“鄙”。
【自我测评】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①曹刿( )②又何间焉( )③肉食者鄙( )④牺牲玉帛( )
⑤小信未孚( )⑥登轼而望之( )⑦视其辙乱( )⑧望其旗靡( )
2、指出下列加点字含义。
(1)又何间焉( ) (2)肉食者鄙( )
(3)小惠未徧( ) (4)牺牲玉帛( )
(5)神弗福也( ) (6)忠之属也( )
(7)小大之狱( ) (8)必以情( )
(9)望其旗靡( ) (10)公问其故( )
3、用课文原文语句填空。
《曹刿论战》以 为组织材料的线索,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句子是: ;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指出有利于反击的时机是: 之时;最有利于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源自本文的成语有: 。
4、翻译句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说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请根据曹刿在文中的评选,简要分析曹刿这个人物形象。
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叶。”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7、本文选自《 》,是我国第一部 体史书,作者是春秋时的 。
8、选择题
(1)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登轼而望之
C、公将驰之 D、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下面句子的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
10、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11、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与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
【拓展探究】
12、孟子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要素有“天时、地利、人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你认为鲁国占有了哪些要素?
十三 曹刿论战
1、①guì ②jiàn ③bǐ ④bó ⑤fú ⑥shì ⑦zhé ⑧mǐ 2、(1)参与(2)目光短浅 (3)同“遍”,遍及 (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5)赐福,保佑 (6)尽力做好本份的事(7)案件 (8)实情 (9)倒下 (10)原因 3、远谋 请见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彼竭我盈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再衰三竭,彼竭我盈,一鼓作气,辙乱旗靡。 4、(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年条件打一仗 (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土气就衰竭了 (4)我观察他们的车印已经混乱,远远望去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5、作用有三:一是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二是衬托了曹刿的远见卓识,三是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埋下伏笔,作好铺垫。 6、曹刿是一位爱国的,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在军事上有卓越才能的人。7、《左传》 纪传体 左丘明 8、(1)A (2)C 9(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 10、政治上取信于民 11、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12、取信于民,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人民支持,这是 “人和”因素。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有利于鲁国反击敌军,这是“地利”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这是“天时”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取信于民”这个“人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