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松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5课《松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6 20: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松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读准 “驯、矫、缨、栗、蛰、榛、榉”等生字字音,说出 “惹恼、驯良、矫健、蛰伏”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说出作者介绍说明松鼠的顺序、松鼠特点及本文语言特点;
3、说出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预习·导学】
一、用圈点勾画法朗读课文,我已经读了 遍了。
二、阅读课文后,我可以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了。
驯( )良   矫( )健  帽( )缨   橡栗( )
蛰(   )伏   苔藓( )    榛(   )子  榉( )实
我补充的生字注音:
三、通过查工具书,我能解释下列词语了。
(1)惹恼:
(2)驯良:
(3)矫健:
(4) 蛰伏:
(5)我补充的词语解释:

【讨论·探究】
一、整体阅读,思考问题:
(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松鼠这些“讨人喜欢”的特点的?
(2) 哪些词语能说明松鼠漂亮的外形?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
(3)在读的过程中认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用词的恰当。
(4)说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5)课文在最后一段还向我们介绍 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二、重点阅读,思考探究:
(1)认真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作者着重介绍松鼠哪个方面的特性?又是怎样展开说明的?
(2)画出课文中介绍松鼠搭窝的语句,在关键的词语下面加点,并且概括出搭窝的特点,探寻介绍筑窝的意图。
(3)研读课文的结尾,说说它的重点是什么?分析一下它跟开头是否油水分离?
(4)从谋篇布局来说,同一内容理应放在一起介绍,显得条理豁然,而本文为什么把松鼠吃食物拆开来放在第2、3自然段中说明呢?
三、我提出的问题:
在同学们探究后的解答:
【巩固·拓展】
阅读下文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     (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     (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     (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     (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答案略
【讨论·探究】
一、(1) “漂亮”是从外貌方面来说明,“驯良”“乖巧”是从内在的习性,性格方面来介绍。
(2)词语“清秀、闪闪有光、矫健、轻快、美丽、坐着、用前爪送”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体态、吃相方面介绍它漂亮的外貌;作者从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说明了松鼠驯良的习性。
(5)最后一段介绍 了松鼠的生理特点和用途;来补充说明第一段松鼠“很讨人喜欢”。
(4)第一部分(第1段):总体介绍松鼠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主体部分,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三个特点;第三部分(第6段):补充介绍松鼠的用途,是有用的小动物:1?多产;2?皮毛的色泽;3肉、尾毛和皮的用途。所以,本文说明的顺序是先总说,后分说。
(3)本文抓住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调具体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使读者获得形象清晰的印象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之一。作者在介绍松鼠的特点时,为了达到具体准确的目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准确运用形容词和动词。作者在从面容、眼睛、四肢、面孔、尾巴等方面来说明松鼠漂亮的形体时,用了“清秀、闪闪发光、矫健、轻快、敏捷、机警、玲珑、漂亮”等形容词和“翘、躲、竖、坐”等动词,形象地说明它讨人喜欢的特点;在说明松鼠选择地点搭窝时,用了“搬、放、编扎、挤、踏”一系列动词,具体地表现它的精明灵巧。二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在介绍松鼠叫声响亮时,对松鼠进行人格化的描写:“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生动地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
二、(1)着重介绍松鼠驯良的特性。它从松鼠活动的范围、活动的时间以及主要的食物和寻食的习惯等三个方面来说明它的驯良。它们住在树上,在树林里活动,从不骚扰人的住宅;白天歇凉,晚上才出来活动;它们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棒子、榉实和橡栗。这就显示出松鼠与人无争、秉赋善良的习性。“满树林里跑”“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歇凉、练跑、玩耍”等拟人化语句,笔端流情,活画出松鼠活泼可爱的性格,突现了它的“讨人喜欢”。
(2)第5自然段从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和窝口的奇特三方面介绍松鼠的筑窝的特点,突出一个“巧”字。作者选用准确的动词“搬”“编扎”“挤紧”“踏平”以及形容词“错杂”“宽广”“坚实”“舒适”“安全”,生动地表现了松鼠的灵巧与能干。窝址的选择与窝口处理的合理科学,更突出松鼠的智慧,富有灵性,因而“很讨人喜欢”。
(3)结尾侧重交代松鼠繁殖、换毛和精心梳理皮毛的习性,接着依次从肉、毛、皮等说出经济价值,动词“梳理”“弄”的准确使用和形容词“光溜溜”“干干净净”的重迭更强调松鼠爱整洁的习性。这样结尾,既照应开头的“很讨人喜欢”,又点明经济价值,加深对它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内容完整,浑然一体。
(4)第二自然段说明松鼠吃相的特点,用以同一般四足兽用嘴啃相区别。第3段意在说明松鼠不是肉食兽类,因而不像它们那样凶猛,用以表明它的驯良。所以,尽管都是写吃东西,但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不同,就不能放在一起。
三、略
【巩固·拓展】
(1)蛰伏、警觉、轻快、错杂
(2)第①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3)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
(4)时间顺序。解析:抓住关键词“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