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8课《拿来主义》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6 13: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的:
1、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
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
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
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
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彩。
教学方法:讨论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时封建复古主义和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其中,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认为不向文化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联系。面对如此背景,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中华日报·动向》,署名霍冲。
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读作“租界”,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正确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象征主义”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大晚报》报道:“苏俄艺术界向分写实与象征两派,现写实主义已渐没落,而象征主义则经朝野一致提倡,引成欣欣向荣之概。自彼邦艺术家见我国之书画作品深合象征派后,即忆及中国戏剧亦必采取象征主义。拟……邀中国戏曲名家梅兰芳等前往奏艺。”鲁迅曾在《花边文学·谁在没落》一文中批评《大晚报》的这种歪曲报道。
杂文,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
二、 文体介绍
杂文,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难点突破:针对学生回答,联系文中语句适当引导。
1、结合历史事实(鸦片战争等)理解闭关主义的危害。结合具体语句认识几种做法的相同本质。
“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徘徊不敢走进门”“ 放一把火烧光”
2、结合语言品析,认识送去主义的本质和危害。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3、 结合下列语句,看清送来者和复古主义者的嘴脸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4、在探讨此问题时注意引导学生留心作者对不同类型错误做法的态度的不同。同时重点品析下列语句,认识鲁迅杂文语言辛辣幽默的特色。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难点: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将类比的内容说上: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吗?
4提问:“抛来”的“抛给”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的输出。
〓 既然“拿来主义”是一种观点态度,那么对什么应采取“拿来主义”?
明确: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为了说明“拿来主义”这一抽象而深刻的道理,作者采用了比喻来阐明?

对这个大宅子,作者批判了哪几种具有错误态度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拒绝继承 不加挑选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 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怎样做?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比喻论证)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喻体 本体
事物 态度 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还(使用)
烟-- (略)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存放)
姨太太 (略) 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
剔除(毁灭)
的腐朽淫糜的东西(色情文化等)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或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讨论明确:孱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讨论明确:占有——前提 挑选(运用、放出、自己) 创新——目的。
〓实行“拿来主义”者的素质是什么?——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简要说出每句话的内容。
第1句话:结论是我们要拿来。
第2句话:拿来主义的具体做法。
第3句话:拿来主义的结果。
第4句话:拿来主义者应具备的条件。
第5句话:从反面指出拿来主义的意义。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思考和练习二”)?
明确:(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4)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文章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1)作铺垫
(2)“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品析语言
分析下列词语的含义,了解鲁迅杂文语言风格。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动机。
抛给——带有目的、恶意的输出。
送来——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实为抛给。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总结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2)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3)语言犀利、幽默。
〓小结
同学们,大师离开我们已七十年头,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
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附:板书设计
拿 来 主 义
孱头——不敢接触
错误态度 昏蛋——全盘否定 犀利
废物——全盘接受

宅 占有—— 前提
子 鱼翅——有益无害——使用
幽默
鸦片——有益有害——存放

正确态度 挑选 姨太太
烟枪——有害无益——毁灭

创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艺
〓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 、思维能力训练
(1)如果以“思想上应该装上‘窗纱’”为题,下面哪些论据采用了较适合的比喻论证
①江河横流,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②生活中的窗纱是为了防止苍蝇、蚊子、灰尘 …
③一切人都有爱美之心,西装革履、烫发口红,是时代的美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 )根据所给观点,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请同学们口述其论据,其他同学给以评析。
例如:观点——做事要有恒心,不间断,才能成功。
论据—— (1) 滴水穿石 (2) 铁杵磨成针
观点:①客观环境往往对人有很大影响;②要掌握真本领必须勤学苦练;③做事缺少必要的基础条件就不能成功;④学生往往 越过 老师,后人往往越过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