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6 13:3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一) 操 作 方 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专题内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操 作 方 法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①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②支撑着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③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 起源 距今10000年左右(母系氏族时期 ),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黍稷粟麦稻猪马牛羊鸡狗六畜兴旺(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lěi)耜(sì),教民农耕。”成为农业的始祖。 ——《白虎通》卷二肩披树叶,头生双角,手捧五谷,在传说的“圣王”中有显赫的地位。传说中“神农”为什么会具有显赫的地位呢? 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发展变化 石、骨、木、蚌石、骨、木
青铜农具(少)铁制农具
(发达地区)耦犁——一牛挽犁曲辕犁(特点) 农具革新材质的变化:动力 的变化:结构的变化: 耕作方式犁的演进: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曲辕犁木、石、骨—青铜—铁人力—畜力—自然力直辕—曲辕农业耕作方式和农具的演变 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青铜农具促进耕作方式发展的根本原因从简单模仿到人为放火烧荒后播种;由于地力下降不得不经常迁徙。耒耜发明,但缺乏施肥、灌溉,仍需迁徙;商周时期出现少量青铜农具,已懂得灌溉、除草、沤肥、治虫等技术,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开始走向定居。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力的发展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文献记载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原始社会——夏商周农具的革新和演变春秋战国开始铁犁耦犁只能松土破土,不能翻土作垄。二牛三人、二牛一人(二牛抬杠)耧车播种工具,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曲辕犁可调节犁耕的深浅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耕犁技术的完善汉代大镰 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西汉赵过推广播种工具耧车。
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机。一次可播三行。一人一牛,“日种一顷”,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东汉一牛挽犁西汉耦犁唐代曲辕犁示意图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积极: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局限:长期以来,没有革命性的进步。水利事业大禹治水战国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汉代井渠法 (坎儿井)/ 治理黄河(王景)隋唐五代明清风力水车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宋代水转翻车传说秦灵渠——沟通湘水、漓水大禹治水(想像画)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禹画像石)“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井渠
边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据统计,吐鲁番盆地有坎儿井1237条,实际使用853条,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总出水量每秒约10立方米。坎儿井由坚井、地下暗渠、地面明渠、涝坝四个部分组成。竖井最深的在90米以上,一般长3—8公里,最长的达10公里以上,年灌溉300亩,最好的年灌溉可达500亩。东汉王景治黄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戽斗,这是一种原始社会晚期就出现了的灌溉工具,是用竹片编成的状如半封闭的撮箕,两侧各系一对绳子,两人站在水沟边,手握绳索,手臂张弛,将戽斗放进水沟装满水又拉上来倒掉。灌溉技术进步翻车的模型详细记载水利;水利大兴水利工程;唐代专设渠堰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就 水患治理:水利设施:灌溉工具:水事管理:大禹治水、王景治黄郑国渠、都江堰、坎儿井立井水车、高转筒车、水转翻车;风力水车1、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消费奴隶主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
多种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均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井田制性质:
实质:
特点:
崩溃标志:
崩溃原因:土地国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与分封制结合,受封者不得转让
与买卖;集体劳作;产品归奴隶主所有.前594年,鲁国“初税亩”战



产生原因:
主要形式
弊 端:
与土地兼并的关系: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出现(春秋末年)——变法运动(战国)君主土地私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主体)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影响赋税收入;社会动荡。封建
土地
私有制
(基本)均田制(北魏、隋唐):特点、作用
屯田制(曹魏):土地
国有制具体
原因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土地兼并问题: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1)产生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徭役
兵役
(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
田赋地租土地兼并
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归纳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1.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3.基本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4.土地制度: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5. 经济重心:农业生产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影响农业发展的原因一般有哪些?1、劳动力增长(人口增长)2、生产工具的改进3、生产技术的进步(包括耕作技术、农业书籍等) 4、劳动对象扩大(土地开垦)7、政局的稳定6、赋税制度的改革5、土地政策的调整8、统治者的重视9、经济文化交流生产力因素生产关系因素其他因素10、自然环境的优越男耕女织小农经济
——基本模式;封建社会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古代中国小农农业的经济特点①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落后性
③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闭性
④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脆弱性(基本特点)5、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探究: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①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为生存而努力、精耕细作;
④政府的重农政策
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我们今天的农民依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属于小农经济;
但其性质又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经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探究:我们今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是不是小农经济?时空定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