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测量平均速度 达标检测AB卷 (教师卷+学生卷)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测量平均速度 达标检测AB卷 (教师卷+学生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1.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7 15:49:28

文档简介

1.4 测量平均速度 达标检测AB卷
A卷 基础过关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必用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  )
A.斜面和小车 B.斜面和刻度尺
C.小车和停表 D.刻度尺和停表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2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版权所有:21教育】
4.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平均速度的计算
5.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7.某班同学用皮尺和停表记录了小红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时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下列问题。【来源:21cnj*y.co*m】
路程
10m
20m
30m
40m
时间
2.5s
4.6s
6.5s
8.5s
(1)从起跑点至1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变式训练】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刻苦的训练,它报的项目是400m短跑,为了尽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它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测出全程、前200m、后200m的平均速度,那么 (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如图,前200m、后20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m/s、    m/s、
    m/s。
(3)可以粗略判断在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度逐渐    。 【综合练】
8.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www.21-cn-jy.com
从A点开始
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
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
v/(cm·s-1)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做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理,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金典练习】
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内,路旁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1·c·n·j·y
B卷 课时提升
(时间30分钟 总分4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21教育网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的速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3.某物体用v1的速度运动了t秒钟,接下来又用v2的速度运动了t秒钟,那么该物体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4.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
路程s/m
时间t/s
AB
0.96
1.2
AC
0.48
0.7
(1)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5.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21cnjy.com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
(2)如乙图中速度—时间图象,能反映出该球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6.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保持    (选填“较小”或“较大”),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www-2-1-cnjy-com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2-1-c-n-j-y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  21*cnjy*com
四、计算题(11分)
7.有一只蜗牛在墙上沿直线向上爬行,小明突然想测量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小明找来秒表和刻度尺,当蜗牛爬到一个砖的边沿时开始计时,当蜗牛爬行了n块砖时停止计时,此时时间为tmin,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出了每块砖的宽度为acm,根据已知条件写出蜗牛的平均速度。(最后单位为m/s)【出处:21教育名师】
1.4 测量平均速度 达标检测AB卷
A卷 基础过关
平均速度的测量
1.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必用的两种测量工具是 (  )
A.斜面和小车 B.斜面和刻度尺
C.小车和停表 D.刻度尺和停表
【解析】选D。根据公式v=可知,做“测平均速度”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所用时间,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故选D。
2.天佑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量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 (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解析】选A。平均速度最好选择范围较大的物理量进行测量,误差会较小。如果选定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球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超过桌面的长度,所以应该在桌面长度范围内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再测定时间较好,故应选A。
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便于测量    。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2s。则AB段的路程sAB=    c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21·cn·jy·com
【解析】因为斜面越平,小车的速度越小,越便于测量时间;sAB=80.0cm-40.0cm
=40.0cm;vAB==20cm/s;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显然时间会偏大,故速度会偏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时间 40.0 20 小
【易错警示】(1)该实验选择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变长,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 (2)路程的读取也要按照刻度尺的读数来要求。 (3)计算速度时,要看清最后的单位是m/s还是cm/s,要注意换算单位。
4.同学们用图甲玻璃管做了“测量气泡的速度”的实验,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    ;用测量的数据画出路程-时间图象如图乙,分析乙图象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的测量。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的原理:v=,因此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出气泡在某段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需要用停表测量气泡运动的时间;根据图象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v===2.5cm/s。  21*cnjy*com
答案:刻度尺、停表 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其运动速度是2.5cm/s
平均速度的计算
5.小明为研究蜗牛的爬行速度,他让一蜗牛沿刻度尺爬行。蜗牛由A位置爬行到B位置(如图所示),共用时20s,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m/s。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20s内蜗牛爬行了:
s=3.20cm-1.00cm=2.20cm=0.0220m,
则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为
v===1.10×10-3m/s。
答案:1.10×10-3
6.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度、时间的测量,平均速度的计算。读取长度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小车通过的路程是640.0mm,即64.00cm;所用的时间是32s,平均速度是v===0.02m/s。21·世纪*教育网
答案:64.00 0.02
7.某班同学用皮尺和停表记录了小红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时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计算下列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路程
10m
20m
30m
40m
时间
2.5s
4.6s
6.5s
8.5s
(1)从起跑点至1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2)从10m处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3)从3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析】(1)v1===4 m/s;
(2)v2====5 m/s;
(3)v3====5m/s。
答案:(1)4 (2)5 (3)5
【变式训练】为了参加首届动物奥林匹克运动会,猎豹正在进行刻苦的训练,它报的项目是400m短跑,为了尽可能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它命令一只山羊准备场地并帮助测出全程、前200m、后200m的平均速度,那么 (1)山羊应该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 (2)如图,前200m、后200m、全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m/s、    m/s、
    m/s。
(3)可以粗略判断在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度逐渐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根据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要测量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是皮卷尺和停表。 (2)全程平均速度v===44.4m/s,前200m的速度v前===40m/s,后200m的速度v后===50m/s。 (3)根据计算可知,前半段平均速度小,后半段平均速度大,可以判断全程中猎豹运动的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1)皮卷尺、停表 (2)40 50 44.4 (3)变快
【综合练】
8.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
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
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
v/(cm·s-1)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c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做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并推理,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c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0cm/s;
(2)物块的速度随时间而增大,因而是变速直线运动;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②③正确;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144cm。
答案:(1)20 (2)变速 (3)②③ 144
【金典练习】
暑假里,小明乘火车去游玩时,在行驶途中他做了简单的测量:在15s内,路旁有10根电线杆从他眼前掠过。已知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5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21教育网
【学生自答】
由题意知火车在15s内行驶的路程s=10×50m=50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33m/s。21cnjy.com
【教师点评】①计算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数值后有单位,有依据的公式,这是很好的习惯。
②经过的路程算错。
③计算结果未进行单位换算。
【正确答案】
解:火车在15s内行驶的路程s=(10-1)×50m=450m,则火车的平均速度v===30m/s=108km/h。2·1·c·n·j·y
B卷 课时提升
(时间30分钟 总分4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总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s1、后半段路程s2和全程s的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2-1-c-n-j-y
A.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D.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B。本题考查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小车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做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最大,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居中,所以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最小,故A错误,B正确。小车通过s1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小车通过s2的平均速度大于通过s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故选B。
2.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
B.小车的速度逐渐减小
C.小车的运动时间是8t
D.小车的速度时而变大,时而变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在减小,由v=可知,小车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小车的运动时间为7t,图中有8个点,是8个时刻,7个时间间隔。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某物体用v1的速度运动了t秒钟,接下来又用v2的速度运动了t秒钟,那么该物体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21*cnjy*com
A.      B.
C. D.
【解析】选A。物体在前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1=v1t,在后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2=v2t,则在这两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4.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路段
路程s/m
时间t/s
AB
0.96
1.2
AC
0.48
0.7
(1)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2)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小车通过全程的路程s1=sAB=0.96 m,所用的时间t1=1.2 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0.8 m/s。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量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公式求得平均速度,这种间接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叫作组合法。www.21-cn-jy.com
答案:(1)0.8 (2)组合法
5.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
(2)如乙图中速度—时间图象,能反映出该球下落运动情况的是      。
【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小球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故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2)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故小球整个运动过程速度也越来越大,故小球运动的v-t图象应为C。【来源:21cnj*y.co*m】
答案:(1)变速 相同时间内路程越来越大 (2)C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6.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
(2)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保持    (选填“较小”或“较大”),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
(3)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5)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理由是: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测平均速度的实验。(1)本实验的原理为v=,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需增加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保持较小;(3)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sAB=40.0 cm,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v===25 cm/s;(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就会造成小车在AB段的运动时间变大,由v=可得速度就会偏小;(5)题目中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使小车由A运动到C,测算出小车在BC段的时间,然后计算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按照题目中的做法,无法分析出小车在整个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情况。
答案:(1)v= 刻度尺 停表(或秒表)
(2)较小 时间 (3)40.0 25 (4)小
(5)不正确 无法分析出小车在整个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情况
四、计算题(11分)
7.有一只蜗牛在墙上沿直线向上爬行,小明突然想测量蜗牛爬行的平均速度,小明找来秒表和刻度尺,当蜗牛爬到一个砖的边沿时开始计时,当蜗牛爬行了n块砖时停止计时,此时时间为tmin,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出了每块砖的宽度为acm,根据已知条件写出蜗牛的平均速度。(最后单位为m/s)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推导。蜗牛爬过的砖数为n块,其爬行的距离为nacm,所用的时间为tmin,则蜗牛的平均速度为v==m/s。
答案: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