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2、欣赏对演唱艺术的形象化的描绘,品味形象、贴切、清新细腻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乐的角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代说书艺人的精湛表演艺术,认识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传统。刘鹗 49岁(1905)于北京刘 鹗(铁云)作者简介刘鹗(公元1857——1909年),字铁云,原名孟鹏,是晚清光绪年间的传奇人物。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他出身道台公子,经过商,行过医,治过黄河,做过小官,又长时期担任洋务买办,生活豪侈,手面阔绰,从不曾想到要写小说。既非一个寒儒,科举落第泄胸中积愤于笔端,又不是破落了的豪门子弟,寄居荒村寒舍,多年孜孜苦写,追怀昔日的过眼烟云。他写《老残游记》,十分偶然,十分潇洒,兴到即写,写了即放,断断续续,时而为之,却不料因此而成佳作。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老残游记》最早版本的封面、封里及插图 《明湖居听书》选自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共二十回,署名洪都百炼生。小说中主人公老残是一个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摇串铃,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残之游历,记叙其“言论见闻”,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这种黑暗统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会现实。《老残游记》暴露了当时丑恶的政治现实,特别是比较真实地揭示了一些所谓“清官”实为“酷吏”的狰狞,可鄙。在客观上有助于人们认识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阶级本质,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场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在书中明显的表现,由此可见,《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四大谴责小说刘鹗 《老残游记》
李伯元 《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 《孽海花》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羯(jié)鼓 铮铮(zhēng)遽(jù)发 周匝(zā)
霍(huò)然 花坞(wù)偌(ruò)大 看(kàn)座 作(zuò)揖
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这么大,那么大。多见于早期白话)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比喻性格和志趣)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比喻声音清脆和宛转)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抑止,忍住)(shǎo稍微)
本文结构图:??时间:?次日九点钟以后??地点:?明湖居??人物:?老残、众多听众、艺人、歌女(?黑妞、白妞)??事件:?听书(?唱书)?.??听书前:??台上:?空洞无人,设备简陋??十点钟? ?? ?台下:?拥挤热闹?(?侧写烘托)?? ?台上:?仍空洞无人?先声夺人)??十一点钟?? ?台下:?更拥挤热闹?? ? 台上:?男人(?丑陋、弹曲、动心)??十二点半钟??台下:?叫好不绝??听书时?:??台上:?黑妞姑娘(?十六七岁)?─清脆婉转,百变不穷??弹罢数分钟?(?侧写正写)??台下:?老残感觉:?以为观止。??两人对话:?白妞更好.?映衬对比)??台上:?白妞姑娘(?十八九岁)?─清秀动人、唱书妙绝??正热闹时?无比奇妙?精彩绝妙??台下:?鸦雀无声─暗暗叫绝─轰然雷动? ??听书后:??闹声稍定?台下:?少年盛赞白妞,众人交口称是??合作探究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
第二部分(3-5):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
第三部分(6-8):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
第四部分(9):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2、 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戏院的盛况——琴师的弹琴——黑妞的演唱—— 观众的评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
①介绍说书场之大: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
②听书人之多: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几十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作用:可见其拥挤之状,凸现了白妞说书艺术对听众的吸引。)③听书人到场时间的详细描述:以老残看来,十二点的书,九点吃饭,十点到书场已是很早,却只见书场已人满为患,十点半连“抚院”等官员也已到了,十一点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作用:表现了听书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
④介绍听书人的身份:听书人有官员、生意人、读书人和普通市民。(作用:这一笔平中见奇,白妞的说书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前来听书,足见其说书艺术的无比魅力,也可见白妞的说书雅俗共赏,既可下里巴人,也可阳春白雪。)
4、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
①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②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③戏院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5、 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
⑴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来听说书的)观众多②观众身份复杂③观众到场的时间早
⑵说明白妞说书艺术雅俗共赏,从侧面烘托白妞艺术造诣之高。
6、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侧面描写
和正面描写。
7、作者是怎样侧面烘托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
通过写戏院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来侧面烘托白妞说书技艺高超,为白妞的出场蓄势。
8、作者又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
从白妞出场、白妞说书(或白妞演唱)和观众反应(听众的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表现白妞演唱技术高超绝妙。
9、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它们又有怎样共同的作用?
?⑴第一次是从比较白妞和黑妞技艺高低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次是从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的角度来评价的。
?⑵两次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绝妙。
10、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何作用?
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理解:首先出场的是一个悲陋的琴师,听众的失望从闹哄之中可见一斑。而琴师的几声调弦却也引来了几多掌声——琴师技术非同一般,而琴师只是一个配角。)
⑵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11、作者写黑妞从 外貌和演唱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
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为写白妞设伏笔。
12、结合文中对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的描写,说说各个侧面描写的表达作用。
①琴师绝妙的轮指,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②黑妞的演唱,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为写白妞设伏笔。③这时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13、作者是如何来写白妞的出场的?
先写外貌,紧接着写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注: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槌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14、描写白妞说书是文章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为哪五个部分?
①演唱的开始:声音初不甚大。
②演唱的发展:渐渐地越长越搞。
③演唱的起伏(或旋律的跌宕):陡然一落。
④演唱的高潮:忽又扬起。
⑤演唱的结束:人弦俱寂。
15、多角度生动设喻是本文艺术特色之一,试分析以下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第7段)
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
②一条飞蛇在黄山……周匝数遍。(第8段)
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
③像那放东洋烟火,……纵横散乱。(第8段)
既着眼于行,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④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第4段)
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
⑤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第8段)
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
这篇课文主要写白妞高超的歌唱艺术。为了突出这一中心,在写演出之前,先写场内热闹场面,先写琴师和黑妞,先写场中的议论,这些都是为突出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作烘托和铺垫的。然后,作者集中笔力,正面写白妞说书的高超技艺,最后,写听众的反应,高度评价白妞说书的效果。分别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个戏园子。
??????? 听书人多: 当官的“抚院”“学院”;做生意的;读书人。
??????? 下午一点钟才开始,可十点钟园子已坐满。
??????? 台上、台下对比: 空洞无人“一张半桌,两张椅子,三样乐器”
?????????????热闹“高谈阔论”“嘁嘁喳喳”
??????? 侧写场内热闹场面,有力烘托白妞说书的魅力,渲染了气氛,与白妞出场寂然无声形成鲜明对照。 2.写琴师和黑妞,也是为白妞说书作烘托和铺垫。
????? 写琴师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貌甚丑陋,开始弹琴琴声也不动人,最后轮指弹奏,动人心弦,突出轮指弹奏的高超技艺,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笔。 写黑妞容貌、服装,细致说明她朴实、纯洁,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装描写节省笔墨,以便集中笔力写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转的特点,“百变不穷”“以为观止”。但她的技艺远不如白妞,因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就这样层层铺垫,烘云托月,很好发挥琴师、黑妞的陪衬作用。 3.借观众之口议论,将黑妞白妞说书互相比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别人可说得出,别人能学一两句??????????? ?白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法学到手???
对比、烘托、先声夺人4、白妞说书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考虑:(1)哪些句子写的特别好??(可分组找,看哪个组找的准,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说书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白妞在说书过程中声音有哪些变化?
讨论后总结:好的句子有: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写出听小玉初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帖,处处畅快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尖细高亢、刚劲有力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转回旋
“如一条飞蛇……”——婉转悠扬、急促多变
“像放那东洋烟火……”——多姿多彩,变化无穷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婉转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辞方法。(师生共同回忆通感修辞的运用,并举例。如“红杏枝头春意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光与影有着 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山色也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嗓音油腻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设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觉,或用视觉,或用听觉,而同是视觉,有的绘其形,有的点其色,形色兼备,体现白妞演唱的美妙。 变化主要有五个阶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发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扬起——高潮???
人弦俱寂——结束
?师总结:描写虚幻的音乐时,可以写出音乐变化的几个阶段,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听觉与其他感觉打通,写出音乐所描绘的意境,听音乐的感受。 5、“通感”修辞手段的运用。
结合学生讨论内容,小结如下:课文在描写白妞说书声腔的变化上颇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听觉获得的声音,转换为用其它感觉器官可感知的具体形象,这样使读者能够利用“通感”功能再将由其它感觉器官获得的具体形象转换成用听觉感知的声音,从而欣赏到白妞那美妙绝伦的演唱。例如:“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表现声腔尖细高亢、刚劲有力;“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表现声腔回环宛转,急促甜润;“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表现声腔纷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转瞬即逝,只可意会的听觉形象,用语言文字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实属不易,而作者却使我们得到满足。 小结归纳:明湖居听书侧面描写戏园盛况:轰动泉城琴师弹奏:不同凡响黑妞演唱:以为观止观众评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正面描写白妞出场:“秀而不媚
清而不寒”白妞说书:运用通感拓展阅读: 这首诗是如何让你感受到音乐之美的?琵 琶 行
白居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课堂练习1、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运用博喻,描写她的眼睛,突出其清澈纯净、非常明亮、有美丽的光泽、黑白分明、圆润灵动等特点,从而凸现她神采照人、富于青春美等气质。
秋水:清澈明净
寒星:非常明亮
宝珠:有美丽的光泽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②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运用夸张,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渲染出白妞演唱艺术的魅力。
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运用通感,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2、王小玉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却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她的气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凸现她的气质的??
⑴眼睛。
⑵通过博喻,描写她的眼睛,从而凸现她神采照人、富于青春美等气质。
3、作者是如何描绘起初那不大的声音带给人的奇妙感觉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作者用两个比喻描绘听后产生的“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⑵两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音乐带给人的甜润舒畅的美感,表现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
课后作业:2、“以画显声”是一种描写声音的方法,请
运用这种表现方法描写一种(或几种)你
所熟悉的声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选做) 1、抄写文章中你最喜欢的段落并作点评。 (必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