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发面的学问》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酵母菌的作用;
2.知道酵母菌是一种真菌;
3.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微生物。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发面团实验,培养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
2.通过发面团实验,学习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大胆设想、大胆推理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
面粉、酵母粉、水、小盆。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面粉、酵母粉、水、小盆。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发面的学问》。
课前活动
1.老师在班上演示揉面团,并测量好面团的高度和直径;
2.老师在办公室揉两个面团,一个加入酵母粉,一个不加酵母粉,测量好高度和直径,并拍录像。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老师将前一天晚上揉好的面团拿出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昨晚我们揉了一个面团,大家猜猜它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边掀开面团上的布边说:“让我们打开来看一看,哇,变大了好多!”
二、新课教学:
一)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1、提出猜想:是什么让面团变大的?
①提问:是什么让面团变大的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②学生小组讨论: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③小组汇报: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
老师提问:同学们都猜想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但猜想只是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
学生回答:设计实验!
2、设计对比实验:
①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
②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
老师引导:同学们的设计都比较合理,我们可以按照这些设计来进行实验了。
3、进行实验:是什么让面团变大。
①对比实验步骤:
1、准备两个小盆,每个小盆分别放100克面粉。在其中一个小盆里加少许干酵母粉,另一个小盆不加。
2、在两个小盆里分别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3、分别把两块面团充分地揉捏,直至面团成型,不再发黏为止。
4、把揉好的面团分别放进两个盆里,用塑料薄膜覆盖,在常温下放置。
老师引导:同学们做的对比实验的结果要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才能揭晓。下面我们先来揭晓老师昨天所做的对比实验的结果。我们先来通过视频看看老师昨天是怎么做的。www.21-cn-jy.com
②观看老师前一天晚上做的对比实验的视频。
老师引导: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在一个面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加入了酵母粉,另一个面团里没有加。刚才同学们看到了,老师揉的两个面团是一样大的。老师把这两个面团也带到了咱们的课堂上,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1·cn·jy·com
③观察、测量:让学生观察老师前一天晚上做的对比实验中的两个面团,并进行测量。
老师引导: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
④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是酵母粉让面团变大。
二)认识酵母菌
1、讲述:在干酵母粉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菌。和细菌一样、酵母菌也不属于动物或植物,它属于另一种生物——真菌。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它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淀粉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酵现象。
2、提出问题: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哪里去了呢?
3、观察:将发好的面团切开来观察一下,里面有什么?学生会发现面团里有很多小孔。
4、小组讨论:解释发面团过程中的现象。
三、总结:
1、学生总结:我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这节课上产生了什么疑问?
2、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发面的学问,知道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面团发起来。我们还知道了酵母菌是一种真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后作业:
除了酵母菌外,霉菌、蘑菇等也属于真菌。课后请同学们完成科技实践作业《培养霉菌》或《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
板书设计
发面的学问1
一、发面团:
酵母粉。
二、认识酵母菌:
分解淀粉,释放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科学知识目标:
1.调查生活中的霉菌和食用菌的种类;
2.调查生活中的霉菌的生长环境。
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的活动,学习科学调查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建立大胆设想、大胆推理的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其他资源:
学生科技实践作业《培养霉菌》、《调查生活中食用菌》。
课前活动
1.培养霉菌;
2.去菜市场或超市调查食用菌的种类。
课堂教学
一、课堂引入:
直接引入: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两项有趣的作业:培养霉菌和调查食用菌的种类。同学们完成了没有啊?
(学生回答:完成了。)
这些作业是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课程资源,我们一定可以从里面学到很多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霉菌生活的环境。
1、小组汇报:培养霉菌对比实验的结果。
用实物展台展示本组的科技实践作业《培养霉菌》说出自己的实验结论。
2、教师评价总结:
霉菌喜欢生长在阴暗、潮湿、温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
二)生活中的食用菌
1、学生用幻灯片分享《调查食用菌的种类》。绘声绘色的介绍各种食用菌的外形、味道和营养价值。
2、教师评价、总结。
3、教师讲述: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用菌是蘑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0页的资料《蘑菇》,并把你从中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来。
4、学生自学课本40页资料:《蘑菇》。
5、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三、总结:
1、学生总结:我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在这节课上产生了什么疑问?
2、老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另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大类真菌:霉菌和食用菌。对真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那么真菌和细菌、病毒有什么关系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21教育网
四、课后作业:
第1、4、7、10小组调查有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细菌和有益的细菌,第2、5、8、11小组调查有害的病毒和有益的病毒;第3、6、9、12小组调查有害的真菌和有益的真菌。21cnjy.com
板书设计
发面的学问2
一、霉菌的生长环境:
阴暗、潮湿、温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