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大地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化石,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化石的作用,从而了解大地的变迁。
2、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科学》五年级上册,课文内容主要是通过寻找化石,观察化石来了解大地的变迁。通过学习认识什么是化石、化石的成因、化石有什么作用,另外可补充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在地质研究方面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课外已经接触过有关古生物的知识,对化石的学习兴趣是很大的。有关化石的知识,按照书本讲授,内容较少,会显得枯燥无味。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图片资料和简要的文字说明,由于化石的特殊性,在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找到化石实物标本给学生观察的,只能为学生补充几张挂图,这些远未能满足学生对化石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化石的资料,长时间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搜索化石的资料,图片的、文字的,加以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达到了解、认识化石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技能。21·cn·jy·com
三、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一直以来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以前也有学习过地球、岩石等内容,对地理知识有很强的探索欲望,对上网的操作也比较熟练,可以在网上浏览,网上讨论等。课前教师搜索好相关的科普网站,为学生提供网址。学生可以在上面阅读大量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老师的问题。学生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得到锻炼,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2·1·c·n·j·y
四、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有关化石的资料,主要是围绕什么是化石、化石的成因、化石的作用、古代科学家沈括,把有关网页下载,提供给学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教学过程。
(1)引入:
大家听过恐龙的介绍吗?(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现在地球上还有恐龙吗?(没有。)我们根据什么来作出有关恐龙的推测呢?(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出化石。)其实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化石,大家想了解吗?21·世纪
教育网
(2)互联网搜索。
请同学们在百度搜索上打进“化石”,搜索有关化石的网站。引导学生进入中国化石网进行学习。
(3)什么是化石?
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些化石的图片。(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观察化石的图片。)大家看到图片中一块块的是什么?(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很多图案,或者整块石头像某样东西。)有些什么图案,像什么东西?(动物,植物。学生回答,教师作评价。)请同学们找一找,这些石头叫什么?(学生找到化石的文字定义,回答,教师小结得出什么是化石。)www-2-1-cnjy-com
小结,出示标题: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生活遗迹或者印模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石头”。 21
cnjy
com
(4)化石的成因。
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恐龙化石的形成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这个例子来认识化石的形成原因。(学生浏览有关资料。)请同学来说说化石的形成原因。(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说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化石的作用。
有很多考古学家对化石进行多方面的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大家知道研究化石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浏览有关资料。)请同学来说说化石的作用。(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说明)【来源:21cnj
y.co
m】
化石的作用: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出处:21教育名师】
(6)科学家沈括。
我们的祖先在几百年前就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对化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请同学们看看科学家沈括的事迹。(学生浏览有关内容。)哪位同学来说说沈括有什么成就。(学生回答,教师作补充说明)www.21-cn-jy.com
(7)堂上练习。
A、
根据给出四幅图的演示,你能推测一下:鱼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观察配图。)
B、居住在青藏高原喜马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雅山脉的藏民经常会捡到海螺化石。根据这一发现,你能推测一下: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地壳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观察配图。)21教育网
提问,小结:化石就是大地变迁留下来的证据,人类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地表的变化。
(8)学生自由上网,浏览更多有关化石的信息。
五、教学反思:
《大地的变迁》有关化石一课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1、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精彩丰富的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详尽的文字说明。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学习积极性自始至终都是高昂的。学生观察各种化石图片,上面的图案清晰可见,有鸟类、鱼类、昆虫、植物等。学生对化石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再来从文字学习什么是化石,给学生的就不是生硬的文字概念了。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21cnjy.com
2、网络具有的交互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供了便利。网络上提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很多,要求学生把这些内容全部了解是不实际的。学生的学习速度、对信息的兴趣侧重点也各有不同,网络所具有的可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便利。一些学生可以看得快点,一些学生可以看得慢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作深入的了解,不感兴趣的可以另找别的内容。这种学习方法适应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学习的也是他感兴趣的知识,真正的是“我要学”,学习效果当然较好。2-1-c-n-j-y
3、培养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的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知识的总量快速增加。对学生的培养,不但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就是让他们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种各样的信息中进行选择,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自然是学习科学技术的基础学科,更应该培养学生如何在日益增加的科技知识中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4、达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沈括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宋代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历史研究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他写出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生在网络上看到我们的祖先有这么多的伟大成就,深深为自己的祖国感到自豪,达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科学教材中类似化石这种知识性的教学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安排在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学习,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行学习的培养合二为一,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六、涉及到的资源:
中国化石网:http://21世纪教育网/
化石网:http://21世纪教育网/
中国科普博览:http://21世纪教育网.cn/gb/index.html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