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1自然灾害概述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课件:1自然灾害概述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16 13:21:41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 1988年,美国有影响的《时代》杂志,在一年一度的评选本年度世界风云人物时,出人意料地把正在蒙受灾难的地球推出作为1988年风云人物,封面上是一个触目惊心的被捆绑的垂头丧气败相累累伤痕斑驳的地球。1988年的地球:“危机中的地球”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食减产
30%~40%;
前苏联亚美尼亚地区里氏7.1级大地震,3座城市被毁,
5.5万人丧生,5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损失几百亿卢布;
非洲大陆持续干旱并出现罕见的特大蝗灾,亿万蝗虫漫天遍野横扫数国,所到之处粮食作物被吞噬一空;
巴西亚马逊地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25万公顷原始森林
被毁;
东南亚及南亚各国连遭暴雨袭击,造成洪水大泛滥并引起山崩等。1988年世界人民在惴惴不安中度过灾难的一年。2008年的那一场雪
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一些
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不便
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地震滑坡泥石流鼠灾【导读问题】什么是灾害?包括哪两大类? 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 :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
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具有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为灾害 :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
故灾害。 下面的四个事件中,哪些属于自然灾害,哪些不属于自然灾害?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活动】图1-1 无人区的火山喷发 图1-2 2003年SARS病毒流行图1-3 某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1-4 某村庄遭遇暴雪 答案:具有灾害属性的是图1-2、图l-3、图l-4。
图l-1是自然现象,没有给人类生存造成危害,不具有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灾害:4、形成条件:
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必要条件充分条件2、自然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现象和过程。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3、自然变异的根本原因: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岩石)一是要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思考: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6)2005年1月8日13时45分左右,312国道陕西咸阳段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两客车相撞造成40人受伤,其中现场死亡1人,重伤13人。(5)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面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引起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多个国家。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海啸)为诱因,还造成人员伤亡的灾情。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变异为诱因;(自然属性)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社会属性)【思考活动】 下面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答案:第一个:天灾;第二、三个:人祸火灾。【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课本第4-8页正文部分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2.从自然灾害的时间角度来看,自然灾害具有哪些特点?
3.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有何特点?
4.各种自然灾害之间具有什么特点?
①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③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④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⑤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⑥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二、自然灾害的特点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它们各自所具有的自然灾害特征。 材料一:世界性自然灾害的重灾区位于环太平洋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带。这个地区的自然灾害占全球自然灾害的60%~70%。材料二:一次台风登陆可引起近海区的风暴潮灾害,深入内陆可转化为暴雨。暴雨在平原地区可引起洪涝,在山区可引起山洪暴发,诱发滑坡、泥石流而成灾。 ------区域性 ------联系性 材料三: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陕西地区从隋朝到北宋初年约400年间为大旱时期,从宋初到元朝末年的近400年为小旱时期,而从明初至清初的近300年又是一个大旱时期。
材料四: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的发展,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增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灾害加剧。
------周期性 ------不可避免性和严重性 【阅读】 阅读课本第4页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并分析为什么日本多地质灾害?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日本地形多山地,频繁的地震使山石破碎,再加上日本降水较多,因而容易形成滑坡、泥石流。 【探究活动】孟加拉国水灾严重,请分析并归纳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图1-6 孟加拉国水灾中的灾民孟加拉国 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位于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三角洲,平均海拔l0米以下,地势低洼容易积水。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达到2000—3000毫米,东北部地处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000—6000毫米。每年7—9月为雨季,降水丰沛,占全年降水量的80%。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迟,势力强大时,降水强度增大、历时时间增长,出现洪涝灾害。
水文:该国境内河流纵横,大小河流有230多条,河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l0%。最大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平原和三角洲,水量大,当降水过于集中时,泄洪不畅,河道泛滥,水深可达1—4米,易加重孟加拉国的水灾。
海潮:孟加拉湾是世界上暴发风暴潮最频繁的地区。风暴潮和海水的顶托,阻碍了河水入海,海水倒灌,加重了水灾灾情。 【思考】 为什么自然灾害具有区域性特点? 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读图分析】 读1963--1992年全世界重大灾害发生次数的增加趋势图,分析说明: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呈现什么趋势?
(2)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1)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具有不确定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阅读思考】 课本第6页材料,明确“百年一遇”灾害的含义,并思考以下问题:
1.某一地震带发生里氏6级以上地震的间隔时间为50年,是否意味着每隔50年就必定发生一次同样震级的灾害?为什么?
2.查找资料,说一说1954年我国长江流域洪水是多少年一遇。答案:1.不是。一是灾害具有不重复性,二是“50年一遇”只是指一年内发生灾害的概率是2%。
2.1954年的洪水是百年一遇。【探究活动】 1.根据有关研究结果,l480--1980年的500年中,我国的气候变化有两个干旱期:第一干旱期为l479—1691年,第二干旱期为l891年以后;气温变化有4个寒冷期:即l470--1520年、l620--1720年、l840--1890年、l945--1980年。你认为我国的干旱期和寒冷期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存在联系。水汽少将导致气候变化激烈,吸收长波辐射的热量减少导致寒冷。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灾害链。你还能举出灾害链的例子吗?
当一种灾害发生后,时常会直接导致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情形称之为灾害链,也叫次生灾害。如地震后导致的房屋倒塌、交通线中断、各种生命线系统损坏、火灾爆发、传染病等就是典型的灾害链。再如海底大地震可造成海啸。
【思考活动】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 单位:万人洪水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因为它影响的年均人数最多。分析“1971--1995年全球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年均人数表”,分析:在各种灾害中,哪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构成的威胁最大?课件32张PPT。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按成因和特点:自然灾害——大气圈——岩石圈——水 圈——生物圈活动1: 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其他分类,
写出这些分类的依据:地球表面海陆分布自然灾害波及范围陆地地形类型发生原因发生时间与演变过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度)一、气象灾害请大家看一组数据:什么是气象灾害呢?——气象变异(大气圈)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北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暴雨洪涝、低温冻害干旱、暴雨洪涝暴雨洪涝、伏旱、台风干旱、冰雹、暴雨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暴雨、干旱、冰雹、台风、低温冻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间分布1月:
4月:
7月:
10月:寒潮、冻害、大雪梅雨、伏旱、台风春旱、暴雨洪涝寒潮、低温冻害、台风思考: 结合我国实例,分析我国
气象灾害有哪些特点?(1)种类多。
(2)空间范围广。
(3)时间跨度大。一年四季都可能有灾害。干旱等灾害持续时间长。
(4)频率高。我国的旱、涝、风、冻等灾害年年都有,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6.9个。
(5)群发性突出。例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6)灾害链。气象灾害往往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风暴潮和植物病虫害等其它自然灾害。
(7)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一)干旱成因:危害:分布:阅读:教材9-10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植物死亡、河流干涸、用水困难、社会动荡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活动:读教材11页活动,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问题:如何区分干旱和旱灾?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旱灾是一种因干旱而形成的灾害,也就是说,干旱是旱灾形成的基础,有干旱才可能形成旱灾。
区分的关键是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无人区的水少导致植物死亡是干旱,但没有给人类带来影响就不成为旱灾。自主探究1: 为何我国华北地区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提示】 一方面春季正值作物生长和播种季节,需水量大;另一方面,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且地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尚未来临。(二)洪涝阅读:教材11-13页,完成以下表格:洪水雨涝暴雨、冰雪融水、水利工程失事等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地势低洼洪水泛滥,水位上涨,冲出天然河道或人工堤坝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沿河沿湖沿海沿河沿湖(三)热带气旋阅读:教材14-15页,完成以下问题:定义:分布:危害: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涡旋。最严重的三个地区: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伴随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等现象,引起洪涝,冲毁农田,毁坏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中断交通,通信,输电线路,造成海难事故和人员伤亡。等级划分: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 风如何区分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台风和飓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都达到12级或以上,只是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不同,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称为飓风。二、地质灾害(岩石圈)(一)地震1.地震的构造:震源地震波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一)地震 地震的大小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释放能量增加约32倍。——里氏震级表示。 地震的破坏程度——烈度(共12度)2、地震的六要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震中距、震级、烈度问题: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关系?影响烈度的因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而言,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正比反比反比反比反比思考:P17活动?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或小震
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破坏性地震3、地震分类:(1)按震级分:(2)按震源深度分:深度在0-60千米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
深度在60-300千米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
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地震,称为深源地震
4、地震的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泥石流:定义:分布:定义:分布:中、美、日、意、瑞、奥、印、捷克、
斯洛伐克等除南极洲外,其余六大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中、日、印、哈、俄、意、法、奥、瑞、
美、秘、智利等思考:
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之间有没有关联性?滑坡、泥石流三、海洋灾害(水圈)(一)风暴潮定义:危害:分布: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最易受风暴潮影响的国家:思考:
热带气旋和风暴潮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热带气旋属于气象灾害;风暴潮属于海洋灾害联系:强烈的热带气旋发生时往往伴随狂风、巨浪、
暴雨、风暴潮等现象,引起洪涝(二)海啸1.定义:海啸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2.海啸的特征3.赤潮定义:海洋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繁殖引起海水变色的现象,也是一种海洋污染。四、生物灾害(生物圈)思考:
 近20年来,我国大量使用鼠药灭鼠,而鼠害却越来越猖獗,这是什么原因?

 大量使用鼠药灭鼠时,虽然有一些鼠被药死,但鼠类的天敌(如蛇、猫头鹰、黄鼠狼)也大量死亡,甚至在某些区域内灭绝,而鼠类又繁殖非常快,所以这些地区会出现鼠害越来越猖獗现象。课件30张PPT。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案例:从砍树人到种树人 建国之初,作为一名伐木工人,马永顺创造了国内手工伐木的最高记录,被授予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他当了34年伐木工人,共砍伐树木36000棵。1982年他退休后,由于长期读报学习,他的生态意识不断加强。他有感于森林资源过度采伐,水土流失日益严重,下决心向大山“还帐”。在16年时间里,他带领全家共计种树46500棵。85岁的马永顺在2000年6月获得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生态建设500佳的殊荣,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地普为传颂。马永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这说明了什么?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四大区域水土流失很严重 ???   水利部26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黑土区、青海三江源头区和长江上游这四大区域水土流失状况非常严重,亟须加快防治步伐。   公报显示,青海三江源头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9.50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1%。长江上游部分省市的43个县,是山洪、滑坡等水土流失灾害发生最多、最频繁的地区,已查明直接威胁人口30人以上的泥石流沟303条。 土壤侵蚀危害侵蚀区:
沟谷区:
下 游:土地荒漠化1成因气候干旱
植被稀疏,地表物质疏松
大风天气多
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的活动不当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原因: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根本原因)2、影响:(1)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农牧业减产;
(2)造成经济损失,引发社会问题。(1)生物措施:建设人工草场,建设防护林体系
退耕还林还草,补种固沙植被
(2)工程措施:沙障固沙
(3)管理措施: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合理用水(喷灌、滴灌)
封沙禁牧、禁樵禁采、 生态移民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西气东输)
全面推广和实施保护性耕作方式
控制人口增长,减低对土地的压力 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区域性全球性  隆冬时节,珠穆朗玛峰脚下绒布寺的僧尼拉来了满满一卡车羊粪。36岁的经师阿旺维色说:“天冷燃料充足,当然让人高兴,但我们更盼望下几场雪,让珠峰多一些雪山的味道。”
       珠峰“颈部”“裙摆”不白了   冬日里的珠峰反倒没有大雪满山、冰川倾泻的风采,强烈的高空风吹走了珠峰“颈部”的一圈白色“围巾”,裸露出瘦骨嶙峋的青色岩石,尖尖的峰顶“雪帽”显得单薄而孤独,而珠峰“腰部”以下的“裙摆”则呈现一片赭黄色。“15年前,珠峰的冬天往往大雪封山。这两年夏天降水明显减少,冬天也几乎不下雪。”阿旺维色说。
  从绒布寺南行8公里,来到离珠峰更近的登山大本营,也不见丝毫雪迹,反倒是一片片不长一根草的石丘沙坡横亘在眼前。“20年前我刚来绒布寺出家时,厚厚的雪线一直从珠峰延伸到这里,现在大大退缩了。”阿旺维色说。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氟氯烃化合物、甲烷等温室气体太阳活动、火山爆发等原因也影响到气温的变化。为什么?(1)造成海平面上升(2)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
(3)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2、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4)影响人类健康(1)淹没沿海低地;(2)海岸侵蚀加剧,海岸线后退;(3)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4)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5)旅游业受到危害;(6)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
造成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温度升高低纬度减产高纬度增产 积温增加
生长期延长干旱加重
供水不足影响人类健康  热浪增多或增强,很可能会增加心肺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酷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34℃,在上海因酷热致死的个案到2050年将会比现在增加3.6至7.1倍。  气温上升会令蚊子更容易滋生,增加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由蚊子传播的疾病的风险。
  全球变暖会加速大气中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率,因而令市区的氧化剂增加。高浓度的光化学氧化剂会引致眼睛过敏、严重呼吸道过敏、哮喘发病率增加和削弱肺功能等。全球气候变暖令中国冬季气温偏高,春季提前到来。
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洪涝、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中国产生系列影响
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1:专家预测,如果到21世纪末气温升高2.1℃至4℃,我国冰川面积将比现在缩小45%左右。青藏高原冰川减少将对亚洲的大江大河补给产生重要影响。全球变暖对河流的影响?资料2:海平面上升将使洪涝灾害加重。如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约有1500平方千米的土地在珠江基面高程0.4米以下,主要靠堤围防护。由于水土流失,河床淤积严重,若海平面上升,势必会对洪水起顶托作用,从而加大洪水的威胁。同时,当全球气温升高1.5℃时,台风发生频率可能增加2倍左右。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大气“生气”了  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农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伙伴减少了世界已灭绝与濒临灭绝的动物:渡渡鸟(印度,1781),蓝马羚(南非,1799),马里恩象龟(舌塞尔,1800),大海雀(大西洋,1844),欧洲野马(欧洲,1876),斑驴(亚洲,1883),白臀叶猴(中国,1893),旅鸽(北美,1914),佛罗里达猴(北美,1917),卡罗莱那鹦鹉(北美,1918),中国犀牛(中国,1922),高加索野牛(欧洲,1925),巴厘虎(印尼,1937),红鸭(印度,1942),普氏野马(中国,1947),袋狼(澳洲,1948),冠麻鸭(亚洲,1964),爪哇虎(印尼,1972)……糜鹿(全世界3000头),华南虎(50头),雪豹(1000~2000头),扬子鳄(1500只),白暨豚(100只),大熊猫(1000只),黑犀牛(3500头)指猴(9只),绒毛蛛猴(100只),滇金丝猴(1000只),野金丝猴(700只),白眉长臂猴(70只).   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1000倍。大面积地砍伐森林,过度捕猎野生动物,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造成的污染、植被破坏,无控制的旅游,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全球变暖等人类的各种活动是引起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将逐渐瓦解人类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减少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误入歧途一瞬间,积重难返上百年”  西安大雁塔,由于地下沉陷,大雁塔从16世纪初开始就向西北方向发生了倾斜,到1996年,大雁塔的倾斜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1010毫米,经过各级部门近10年的抢救,大雁塔倾斜的势头得到了遏止,但它现在的倾斜幅度依然超过了1米。   大雁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超采所引发的地面沉降。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西安自古以来的水源结构就比较单一,到1995年,西安年用水量达到3亿立方米,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采深层地下水最多要采到100米到300米,地下水位最深的下降了140多米。” ???? 伴随地下水超采而来的是各种地质环境灾害,到20世纪90年代,西安城区中心一带地面沉降速率发展到每年80到120毫米,地面下沉最多超过2.6米。特别是隐藏在地下的地裂缝,更直接威胁着地面建筑的安全。 ?? ?陕西省水利厅高级工程师寇宗武说:“(西安)地裂缝咱们统计了一下有11条,破坏了2000多座建筑物。” ???? 专家表示,要维持西安地下水采补平衡,年采地下水最好在2亿立方米以下,而目前西安年用水量5亿立方米,地下水约占一半。面临水资源严重紧缺和用水需求的进一步扩大,要做到这一点有相当难度。 山东莱州湾:海水入侵一举毁掉60万亩耕地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著名的产盐区,同时也是海潮频繁肆虐的重灾区。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当地居民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致使8000多眼农用机井报废,40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亩耕地丧失生产能力,粮食累计减产30亿到4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40亿元。 ?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的现象屡屡发生,从北向南涉及辽宁、河北、山东、广西、海南等多个省份。其中,环渤海地区海水入侵发展尤为迅速,仅2003年海水入侵面积就达2457平方千米,比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了937平方千米,平均每年增加62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