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8《小狗包弟》课件 (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8《小狗包弟》课件 (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16 16:4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巴金小狗包弟巴金【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品味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
2.走出文本,感悟作者勇于自我反省和解剖的精神,联系社会,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理解、鉴赏评价难点:课堂拓展、延伸讨论1、注音
修葺( ) 揪回( )
呻唤( ) 包袱( )  
作揖( ) 租赁( )
吠叫( ) 叱骂( )
解剖( ) 堕入( )
衰草( ) 篱笆( )
款待( )
创伤( )
舔舐( )
绿草如茵( )预习检测2、巴金简介
3、找出最能概括且直接表达作者对小狗情感的关键句。
4、作者深表“怀念”和“歉意”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怎样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了小狗的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包弟对人的友好和依恋?
6、作者把包弟送走以后,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首段写了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可否删去?这有什么作用?巴 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宦家庭,2005年10月17日于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
长篇小说:《灭亡》(第一部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散文集:《随想录》(5集)《新声集》、《赞歌集》中篇小说:《寒夜》、《憩园》、《春天里的秋天》简介《随想录》
巴金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小说创作逐渐转向散文创作。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经历“文革”后,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感情更内敛,一部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闪烁着一个历经苦难的世纪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该作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3、找出最能概括且直接表达作者对小狗情感的关键句。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也是本文的文眼 文眼——是指最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关键句子。 4、作者深表“怀念”和“歉意”的原因是什么? 怀念:小狗可爱
歉意:被迫送走小狗5、作者怎样运用正面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写了小狗的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包弟对人的友好和依恋? 正面描写:怕生识趣;作揖讨糖;守候亲热
侧面描写: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包弟越乖巧可爱,越能衬托作者对它离去的不舍与怀念;为结尾写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轻松 沉重 自责 我要说 :“我怀念包弟, 我想向它表示歉意.”熬煎 6、作者把包弟送走以后,情感发
生了怎样的变化?7、首段写了一个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可否删去?这有什么作用? 结构:为下文写包弟的故事作铺垫、引起下文。思想内容:两个类似的例子,表现了这类事件的普遍性。人狗对比,以狗的仁义反衬人的无情。深化了主题。感情基调:奠定了伤痛的感情基调。提示:从结构、感情基调、思想内容来分析。课堂探究1、小狗包弟作为礼物为什么无法送出呢?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
2、作者写一条小狗悲惨厄运的用意是什么?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些什么启示?思考1:小狗包弟作为礼物为什么无法送出呢?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
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揭露文革的罪恶,表现作家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呼唤人性,讴歌人性。思考2:作者写一条小狗悲惨厄运的用意是什么?给我们的写作带来些什么启示? 写作启示:
以小见大,以物写人,以实写虚: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人性与社会;
巧用对照:狗与人的对照 ;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巴金忏悔的社会价值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
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
名作家,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
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一个经历了几十年的社
会动荡、社会变迁的老人真诚地解剖自己,他
是在用真理和良知去感染读者。他的这种忏悔
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
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
作用,也是警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巴金被称
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 课堂作业颁奖词: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请为巴金写一段颁奖词课外作业:
生活中,学习上,待人处事方面,谁都有过或小或大的错,关键是有了错之后的态度,是坦诚面对还是有意掩饰?它可是考验着我们的人格。
请以日记的形式,写一篇自我反省的短文。
要求:400字以上
谢谢大家再见补充资料认识一个特殊时代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文革”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 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红卫兵”,意即毛主席的红色的卫兵。最早只是北京的一些中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群众组织,而且还是被视为非法的地下组织。但在毛泽东对其造反精神表示肯定和赞扬之后,红卫兵组织如烈火燎原一般迅速风靡全国,并几乎形成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是,让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卷入成人的政治生活,这一超越常规的作法注定不能长久并产生巨大的副作用。红卫兵大鸣 大放 大字报大字报批斗成为家常便饭批斗会刘少奇惨遭批斗两位元帅遭批斗游


众武斗三位被迫害致死的文人代表(从左往右):
吴晗、老舍、傅雷故宫改名为“血泪宫”大量书籍被撕毁清华大学校门被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
“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
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
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
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
这样的尸体。” ----秦牧 (“文革”期间广州街头所见)文革中的教材  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坚强的化为怯弱,诚实的化为诡诈,恬静的化为疯狂,豁朗的化为阴沉。人性、人道、人权、人的尊严、人的价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贵的成分,都是它公开践踏的内容。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但是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酷——灵魂的虐杀。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关于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间,中国进行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给中国共产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那是一个缺少理性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人难以自保的年代!
那是一个不堪回首、令人痛心的年代!
那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深刻反省的时代! “文化大革命”已经远去,但它距离今天还不到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去审视、反省那段耽误了整整一代人的岁月,是为了唤醒良知、呼唤人性的回归!图记文革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动乱的年代,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被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狗包弟》,共同感受那段历史,感受作者巴金对往事的反思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