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原因。
2.领会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及文章朴素自然又饱含真情的语言。
3.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
2.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课前预习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介绍
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fú)甘,
( http: / / www.21cnjy.com )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散文集:《随想录》;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
云水巴山雨,文章金石声。
------老舍--老舍赠巴金老的嵌名联
●
磊落坦诚讲真话,冰心玉骨著文章。
--------马识途
●
乘激流以壮志抛家,风雨百龄,似火朝霞烧长夜;
讲真话而忧心系国,楷模一代,如冰晚芦映太阳。------流沙河
2、走进特殊时代
(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10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写作背景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二、【基础过关】
1.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揪回来(jiū)
头破血流(xuè)
满身是血(xiě)
血迹(xuè)
喋血(xuè)
脚爪(zhuǎ)
作揖(yī)
租赁(lìn)
倘使(tǎng)
胆战心惊
篱笆缝里(fèng) 解剖(pōu)
堕入(duò)
堕(duò)落
绿草如茵(yīn)
叱(chì)骂
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血
爪
缝
――血:xuè(文),用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
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把握思路(学生快速默读然后复述情节)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有一个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现在,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散文,看看文章能分为几部分,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故事梗概】:散文写的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在“文革”期间无力保护自己家中的小狗免遭劫难的一段恨事。这条唤做“包弟”的小狗干净而乖巧,深得作者一家人和来客的喜爱。但是“文革”来了,它却成了家中的一大包袱,因为它的叫唤可以随时引来抄家的不速之客。目睹邻居被抄家的惨状,“我”终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供科研人员做实验用。小狗包弟从此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我”还时常怀着悔意刻骨铭心地想念它。
序幕
(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
痛别包弟
尾声(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3、探究文旨
(1).引导:“抒情写意是散文的当行本色,甚至可以说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提示: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朱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清《荷塘月色》有“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郁达夫《故都的秋》有“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早,来得清,来得静,来得凄凉”,试问本文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文末“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2).思考:文章哪些言语表明了作者的“歉意”?
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参考内容(多媒体显示)
“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
“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我好象作了一场大梦。”
“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箭熬。”
“这样的煎熬是不会有终结的”
课内探究
一、填充以下有关小狗包弟的资料卡
姓名
包
弟
种
族
日本
起名缘由
瑞典旧主人起名“斯包弟”,为了简化,称“包弟”;“弟”是带有血缘关系的字眼,表示巴金家已把小狗包弟当作是自己家人来看待。
性格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何时被巴金收养
1959年
何时被害
文革期间(1966年8月下旬)
巴金对其的感情变化
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二、【形象探究】
1、小狗形象:
(1)找出描写包弟的句子,在作者笔下,小狗包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提醒:正面、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拍摄包弟的镜头”“由起女士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4自然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明确: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2)(重点)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可爱与聪明,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重点)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明确:a、日本种的小狗。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
( http: / / www.21cnjy.com )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无暇他顾的社会现实,同时也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2、作者形象:
①如此可爱的小狗,“我”为什么要舍弃它?
成为“包袱”,我自身难保。
②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轻松 沉重 自责。
③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④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⑤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⑥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倒数第三段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⑦总结“我”的感情脉络:
悲伤──欢快──忧虑──轻松──沉重──自责。
3、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有什么作用?
对照这两个故事,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三、【内容探究】
1、作者反映“文革”的现实,为什么要写一条小狗?
小狗包弟虽小,但也是一条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凡有血有肉的善良生命都应得到生存权,并免受侵害。这一观念在今天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巴金写作此文是在80年代初,思想境界显然高人一等,表现出先进性、超前性。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条小狗遭遇,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一条狗都保不住命。另外,作者写小狗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写心灵是主要的,写小狗包弟是次要的。写小狗是写实,写心灵是写虚,按散文的创作规律,写虚必定以写实为基础。
2、本文讲的应该是巴金先生和小狗包弟的故事,但为什么开头第一自然段却写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章法结构上,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思想内容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写作效果上,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或“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从对两只小狗命运的描写的差别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包弟蕴含的忏悔之情.
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在考试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也有可能会问到的问题。
3、巴金写这篇散文,主要是为了忏悔,它的意义何在?
一般我们所读到的作品,很少有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在自己的文中批评自己的,但是在这篇散文中,巴金先生能够主动地解剖自己,剖析自己的行为,这种精神是可贵的。其实,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们的生活都所寄无望,更何况是要照顾一只小狗。而且那个时代连人命都不值钱,为了能够生存抛弃一只小狗,实在算不上什么。但巴金并没有如此得到解脱,他认为狗的生命同人一样重要,不管当时小狗所处的特殊的身份,如果能保住人命,为何就不能保住一只小狗的生命呢?巴金在这篇文章中一方面对自己进行一番细致地解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醒后世人,不可为了一己之私而使无辜的生命受到伤害。这样的巴金,也给我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自私的。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在文革那种动乱的年代,人性都是自私的,为了保全自己,连人都可以出卖,更何况是一只小狗呢。但是,我们也必须对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作家给予一份理解和同情,其实他们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但是迫于自己身份的特殊,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最钟爱的东西。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四.【写法探究】: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5,6小段,来谈谈对于巴金的《小狗包弟》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在写作技巧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小结:
1、对比手法的应用。(两只狗的经历对比;狗与人的对比;真与伪的对比)
拓展:
2、表达真情(以人格动人,以真情动人。)
3、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4、合理安排材料的详略;结构自然——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5、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
4.设问(小狗包弟悲惨命运错在哪里?)提供方向(分别小狗、社会、作者三方面来探究),注意(从文中去找,扣住文中的词和句子去概括。)
(Ppt展示):
小狗包弟
人性和兽性的拷问:
小狗的命运(悲惨)?
错在哪里
小狗?
(日本种的小狗
瑞典的旧主人)
社会?
(破四旧人人自危)
作者?
(怯懦和怕事自私)
↓
认错(一生追求光明崇尚激情正直勇敢)
↓
良心的谴责
良知的坚守→真
社会的责任
人类的要求→爱
对社会的反思→善
六.主题归纳
真善美,是每个社会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也是每个人应该要求自己的。这篇文章通过叙述小狗包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反映出在文革那个动乱的年代,连狗都难以幸免,任何生灵都可能遭受不测。从而深刻的揭露了文革的罪恶,作者呼唤人性,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具有可贵的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七.“认识你自己”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在文革中,很多很多人的心灵都产生了大量的垃圾,或是被垃圾所掩埋。
著名作家冯冀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经对动物或他人做过令你遗憾、自责、悔恨的事,今天,让我们向巴金先生学习,真诚地来写一写。
八.拓展:狗与“伤痕文学”
巴金此文开篇就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写自己与狗,不光此篇写狗,他在另外的文章中也写到狗,不光巴金如此,反映文革的“伤痕文学”都经常写到狗,你如何看待这一文学现象?
(一)映射大众命运,反映“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事实。
(二)用狗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衬出特定年代特定社会中人性的懦弱和人性的扭曲;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忏悔罪过铭记历史;倡导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惟科学知识是尊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
高建国《深情中吟出的忏悔》
附摘录部分:“……也许因为狗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义之兽,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因此,常常出现在作家笔下。特别是动乱年月,人情殆尽、亲友疏远时,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了。所以我们看到,在大量的描写“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们特殊的对主人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的无情的万般世相……”
板书设计:
情节
情感
引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悲伤
↓
开端(包弟来历)——————欢快
↓
发展(在家七年,相处很好)→忧虑
↓
结局(别包弟)——轻松→沉重→歉意
【作文素材】
【巴金名言警句】
1: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
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
3: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
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6: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7: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8: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9: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么就讲什么;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这就是说真话。
10:“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
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
11: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
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12: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
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
13: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
一息。
14: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15: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
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巴金自我评价】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
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
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文学生活五十年》
对于巴金来说,“友情是生命中的长明灯”,如今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故去了,他
感到十分孤寂,于是他说:“长寿是一种惩罚”。
●【作文素材1】
中国20世纪的良心
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他是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中国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晚年帕金森氏症造成的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对“文革”噩梦般的回忆之中,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他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写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他对整个“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良心进行深深的拷问,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研究巴金的专家这样说:“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着他的忏悔录般的《随想录》。”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创作生涯,实现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立意角度】:善于解剖自己;反思自己是善良的最好证明;顽强的生存;要对得起自己的民族。
【作文素材2】
巴金谈生命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说《复活》,曾经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悲剧”。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个“搏斗“。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生的目标是什么?是丰富满溢的生命。一个人的生命应该为他人放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为他人牺牲 自我牺牲是人的天性。就像植物不得不开花。我常将生比之于水流。这股水流从生命的源头流下来,永远在动荡,在创造它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以达到那唯一的生命之海。没有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还射出种种的水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爱和恨,欢乐和痛苦,这些都跟着那水流不停的向大海流去。我们每个人从小到老,到死,都朝着一个方向走,这是生之目标。不管我们会不会走到,我们在中途走入迷径,看错了方向。
【立意角度】生命在于奋斗;自我牺牲是人应有的天性;人生要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