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县黄亭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县黄亭中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6 21: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县黄亭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卡内.)
1.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2.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3.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杠杆原理的发现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4.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B.保留了丰富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聚集了许多学者人才
D.与亚洲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
5.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6.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7.“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材料中“我”指的是(  )
A.罗伯斯庇尔
B.林肯
C.拿破仑
D.希特勒
8.成为美国一任黑人总统的奥巴马曾公升表示他特别感激美国一位历史人物,你认为这个人是(  )
A.华盛顿
B.杰斐逊
C.林肯
D.尼克松
9.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B.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新式武器的发明和使用
D.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0.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11.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还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一份呼吁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宣言上签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12.他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请问这位著名作家是谁(  )
A.列夫.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贝多芬
D.凡.高
1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14.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B.削弱了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5.罗斯福曾说过,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美国轰炸南联盟
16.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挥舞着文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签定这一文件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7.“自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級,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材料中的联合国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
A.雅尔塔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开罗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8.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  )
A.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B.经济缓慢回升,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全球化
19.如图,图片中的历史:现在,很多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
A.
B.
C.
D.
20.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下列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早饭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含义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其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4)三则材料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一种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方式?请例举一个采取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国家。
22.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实行了什么政策?其中美国实行的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心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
23.探究历史,解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帝国主义即战争”,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马列主义真理,以至在20世纪中让人类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
(1)哪个国家参与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请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二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2)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又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举一个典型事例。
材料三“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波兰人知道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失去了关于真相、关于二战源头的真实记忆,波兰、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将不会安宁。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拥有了权力或者将会拥有权力的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
──2009年9月1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3)“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是什么事件?
(4)为了让战争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全世界的安宁,请你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谈你的看法。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
【以人为本】
(1)右图是本次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14世纪前后,一场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兴起。请写出这一运动的名称,谁是这次运动的先驱?
【科技创新】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四大发明”是经什么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其中哪一项成就对新航路开辟产生直接影响?。
材料一 1851年,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种模型,这标志着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举办伦敦博览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4)请从以下各项中选出最有可能在伦敦博览会出现的发明:  (不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A.计算机
B.电灯
C.珍妮机
D.飞机
E.汽车
F.蒸汽机
G.内燃机
H.火车
【文化多元】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向西方播送中国璀璨而精致文明的陆上要道。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5)13世纪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并且在元朝朝廷中任职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谁?
【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仅要注重科技的发展,更要关注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6)在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提一点建议。
 
2015-2016学年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县黄亭中学九年级(下)期初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列答题卡内.)
1.(2015娄底)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
【考点】《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巴比伦文明.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世界文明古国的内容.重点识记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解答】A.古代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
B.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C.古代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
D.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
 
2.(2010自贡)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汉谟拉比法典》
B.大化改新
C.奴隶主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
【解答】题目中的欧化是指向西方学习,汉化是指在大化改新中日本仿效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进行了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的措施,这些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能看到隋唐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痕迹,A项是古巴比伦的文明,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印度的文明.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3.(2010岳阳)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  )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B.杠杆原理的发现
C.《荷马史诗》
D.《天方夜谭》
【考点】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印度的文化成就.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找出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选项.最初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杠杆原理的发现(古希腊阿基米德)《荷马史诗》(古希腊英雄史诗)《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印度人发明阿拉伯数字.
 
4.(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B.保留了丰富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聚集了许多学者人才
D.与亚洲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
【解答】据所学知,14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猛,于是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文化上的变革,发起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必须打破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是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文艺复兴的原因、内容与影响.
 
5.(2015泰安)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考点】《权利法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解答】为限制王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保留统而不制的君主,依据题干“英国议会、英国王权、君主立宪”判断是《权力法案》.
故选A.
【点评】本题把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的文献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6.(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考点】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的突出特点.
【解答】文艺复兴主要是摆脱基督教神学的桎梏,而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天主教会,而且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比的突出特点,学生需比较理解这两个内容.
 
7.(2010淄博)“我一生四十次战争胜利的光荣,被滑铁卢一战就抹去了,但我有一件功绩是永垂不朽的,这就是我的法典.”材料中“我”指的是(  )
A.罗伯斯庇尔
B.林肯
C.拿破仑
D.希特勒
【考点】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分析】本题考查拿破仑.
【解答】A.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恐怖统治”,与题中的描述不符.故A项错误.
B.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总统,在南北战争中,指挥北方军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其功绩与题中描述不符.故B项错误.
C.拿破仑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发动拿破仑战争,早期是为了打退欧洲的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干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后期乘胜扩大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则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最终兵败滑铁卢;但他颁布《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其功绩与题中描述一致.故C项正确.
D.希特勒是二战时期德国的法西斯独裁者,其在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迫害犹太人等方面臭名昭著,与题中描述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拿破仑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知识拿破仑的贡献与主要战役及对拿破仑的评价.
 
8.(2010营口)成为美国一任黑人总统的奥巴马曾公升表示他特别感激美国一位历史人物,你认为这个人是(  )
A.华盛顿
B.杰斐逊
C.林肯
D.尼克松
【考点】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肯的贡献.
【解答】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与《宅地法》,是战争的局势开始有利于北方政府.林肯领导北方政府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C.
【点评】建议学生重点掌握林肯的主要历史贡献,并注意与华盛顿的贡献进行比较.
 
9.(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B.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新式武器的发明和使用
D.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由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伴随着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加剧,导致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建立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2010滨州)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点,应把握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7月,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随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卷入战争,一战全面爆发.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萨拉热窝事件的有关内容.
 
11.(2010宜昌)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提出的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还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活动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一份呼吁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宣言上签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爱迪生
D.爱因斯坦
【考点】近代科学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爱因斯坦的有关内容.
【解答】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相对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牛顿提出了力学三定律,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爱因斯坦的有关内容.
 
12.(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他的作品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请问这位著名作家是谁(  )
A.列夫.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贝多芬
D.凡.高
【考点】近代文学.
【分析】本题考查托尔斯泰.
【解答】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批评现实主义文学巨匠,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些作品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列宁的评价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世界古代文学成就.
 
13.(2011张家界)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
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内容.
【解答】A.中国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
B.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是《马关条约》的内容.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D.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规定遵守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这一道理.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掌握条约内容及其反映的实质.
 
14.(2014张家界)美国《政治周刊》评论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出的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新政”当代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
A.改变了美国外交策略
B.削弱了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
C.根除了美国经济危机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解答】罗斯福新政是一次成功的经济政策的调整,并非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经过调整,美国国家资本主义垄断程度进一步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政特点”判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把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和特点联系起来进行考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两者者的不同.
 
15.(2010东营)罗斯福曾说过,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国遭到了突然和蓄谋的进攻.那么,在这个日子发生的事件是(  )
A.慕尼黑阴谋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美国轰炸南联盟
【考点】太平洋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知识点,应把握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12月7日”,结合所学知识: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内容.
 
16.(2010漳州)1938年9月,张伯伦回到伦敦,挥舞着文件,宣称“我们这一代的和平已经得到保证.”签定这一文件的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考点】绥靖政策和慕尼黑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慕尼黑会议.
【解答】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原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企图“祸水东引”,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故选D.
【点评】“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17.(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自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級,其死亡人数之多、暴力程度之严重,已引发联合国安理会相继召开紧急会议,敦促立即结束暴行,并逐步解决民众的合法诉求。”材料中的联合国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
A.雅尔塔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开罗会议
D.慕尼黑会议
【考点】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分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
【解答】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18.(2010永州)20
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  )
A.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B.经济缓慢回升,低通胀
C.高速度,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全球化
【考点】战后的美国经济.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发展.
【解答】新经济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全球化经济,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高技术化和全球化.计算机、互联网和光纤的出现,使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了解到世界上在任何瞬间发生过的事件,实现“足不出户的沟通”和参与,且这种沟通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简洁透明.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新经济发展时代特征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应掌握主要特征.
 
19.(2010攀枝花)如图,图片中的历史:现在,很多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能够反映这一观念转变的标志是
(  )
A.
B.
C.
D.
【考点】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联盟.
【解答】题干里的“我是欧洲人”告诉我们,学生对欧盟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为本题主要考查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1年,法国、德国等12个欧洲共同体国家在荷兰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两年后欧盟成立,题干里的C项就是欧盟的旗帜,图片里的12颗星星就代表最初的12个国家.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欧洲联盟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欧盟的作用.
 
20.(2010宁德)1991年,强大一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下列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考点】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解体.
【解答】据所学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就此正式解体.
故选D.
【点评】识记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
21.(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649年1月30日,一个晴朗的冬日,宴会大厅前的广场上,聚集了上千位伦敦市民,他们等待着一场断头的刑罚,受刑的就是被议会宣判为“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国王查理一世。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材料二:“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1789年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该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7月15日早晨,路易十六听到了大臣的汇报。他吃惊而困惑地问:“怎么,早饭啦?”大臣回答说:“不,陛下,是一场革命。”
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出现于哪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含义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一场革命”是指什么革命?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其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4)三则材料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一种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方式?请例举一个采取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国家。
【考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
(2)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和革命开始的标志.
(3)本题主要考查《独立宣言》和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
(4)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改革.
【解答】(1)据材料一可知,材料一描述的历史事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据材料二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3)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国家获得了独立,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反映了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日本和俄国采取资产阶级改革的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
故答案为:
(1)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3)《独立宣言》;华盛顿.
(4)资产阶级革命;日本或俄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22.(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实行了什么政策?其中美国实行的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3)罗斯福心中的“大萧条”指的是什么事件?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的是列宁和罗斯福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的是经济大危机的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186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因为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因为幕府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通过这两次改革,这两个国家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通过材料中“列宁、苏俄、1921年”,我们可判断出列宁为了摆脱困境,在1921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3)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的存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经济大危机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故答案为:
(1)改革:俄1861年改革(俄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政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调整工业.
(3)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点评】本题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列宁和罗斯福、经济大危机的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3.(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探究历史,解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帝国主义即战争”,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马列主义真理,以至在20世纪中让人类陷入了两次世界大战。
(1)哪个国家参与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请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材料二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2)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又是怎样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举一个典型事例。
材料三“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波兰人知道如果失去了这些记忆,失去了关于真相、关于二战源头的真实记忆,波兰、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将不会安宁。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拥有了权力或者将会拥有权力的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
──2009年9月1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二战爆发7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3)“我们之所以要记住这一切,是因为……一旦忘记了历史或者篡改了历史,就会再次给我们带来不幸,就像70年前那样。”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是什么事件?
(4)为了让战争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全世界的安宁,请你就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
(3)本题考查世界反法斯联盟.
(3)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4)本题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解答】(1)依据所学,参与和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1942年1月1日,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国家在军事上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典型事例有:诺曼底登陆战,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夹击法西斯德国等.
(3)2009年9月1日的70年前是1939年9月1日,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等.
故答案为:
(1)德国;反法西斯战争.
(2)《联合国家宣言》;诺曼底登陆战,开辟第二战场;盟军夹击法西斯德国等(符合题意即可).
(3)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4)远离战争,热爱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两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4.(2016春邵阳校级月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此次世博会继续弘扬“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
【以人为本】
(1)右图是本次世博会吉祥物“海宝”,其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我们──人。14世纪前后,一场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在意大利开始兴起。请写出这一运动的名称,谁是这次运动的先驱?
【科技创新】
(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彰显中国古代科技的无穷魅力。“四大发明”是经什么人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其中哪一项成就对新航路开辟产生直接影响?。
材料一 1851年,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种模型,这标志着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
(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能够举办伦敦博览会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4)请从以下各项中选出最有可能在伦敦博览会出现的发明: CFH (不定项选择)(错选、多选、少选皆不得分,
A.计算机
B.电灯
C.珍妮机
D.飞机
E.汽车
F.蒸汽机
G.内燃机
H.火车
【文化多元】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通后,便成为向西方播送中国璀璨而精致文明的陆上要道。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5)13世纪从意大利来到中国并且在元朝朝廷中任职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谁?
【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材料三 当今世界,不仅要注重科技的发展,更要关注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环境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恶化。
(6)在2010年的“世界地球日”,请你对如何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提一点建议。
【考点】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四大发明的外传;文艺复兴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但丁.
(2)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及指南针的应用.
(3)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能够举办伦敦博览会最重要的条件.
(4)本题主要考查最有可能在伦敦博览会出现的发明.
(5)本题主要考查马可波罗.
(6)本题主要考查你对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的建议.
【解答】(1)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2)“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北宋时制成的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3)据材料一“1851年,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主要展出的是英国的工业产品,包括…各种模型,这标志着英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也标志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了成功.”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能够举办伦敦博览会最重要的条件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4)据“1851年,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在英国伦敦开幕”可知,展出的发明应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有:珍妮机、蒸汽机和火车,因此最有可能在伦敦博览会出现的发明的是CFH.
(5)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波罗行纪》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
(6)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故答案为:
(1)文艺复兴;但丁.
(2)阿拉伯人;指南针.
(3)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4)C;F;H.
(5)马可波罗.
(6)略(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的主要科技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