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2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17 22: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是空气,一瓶是氧气,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教授新知】氧气的制取
【新课引入】在电视广告上我们常看到围棋大师聂卫平代言的“氧立得”的广告,这是一种制氧气的器械,在实验室里我们又该如何来制备氧气呢?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课堂演示】实验2-5
【思考与交流】
1.描述你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刚开始时木条不复燃,而加入二氧化锰以后木条复燃,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二氧化锰在实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是什么?
4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看法?
【课堂演示】实验2-6
【思考与交流】
1.仔细观察实验2-6,你发现了哪些反常的现象?
2.由实验2-6的现象,对二氧化锰在实验中的作用作出准确的判断。
【课堂小结】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定义
催化剂:
催化作用:
【交流与讨论】
1.对于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应该注意哪些关键字眼?
2.实验2-5以及实验2-6中,是不是只能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
【课堂练习】下列有关催化剂的理解,正确是的(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课堂思考】实验2-5和实验2-6证明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够产生氧气,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收集氧气呢?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实验装置图
适用范围
注意事项
【例题讲解】
1.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从
端进入
2.瓶内装满水,氧气从
端进入,水从
端排出。
【讨论与交流】
1.你能根据我们刚刚所学的内容搭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吗?
2.实验的操作步骤是怎样的?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课堂反思】
【随堂练习】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MnO2
B.H2O2
C.空气
D.KMnO4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就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
B.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没有二氧化锰的催化,过氧化氢也能分解放出氧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性质不变
3.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备氨气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A.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都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