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说明一些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
2.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温故互查】
在化学反应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填“增大”“减小”“不变”)
【设问导读】
阅读教材P90-P91,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一:在锥形瓶内燃烧磷,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发现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问题二:在铁钉跟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时,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吗?
1、质量守恒定律涵义:
。
2.质量守恒的原因:
。
【自我检测】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⑥
D.①③⑤
2、在化学反应A+B=C+D中,5克A与8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若有30克A参加反应,则需要B的质量为______,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
3、某化学反应可以用A+B=C+D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有12gA和8gB,反应后生成10gC,A消耗完全,B剩余2g,则生成D__g.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为_
_g,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为_____g.
(3)反应时,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小结】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有“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五个不改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个数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变
二个一定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变
【巩固训练】
1、
以下是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其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生成物可能是氧化物 ③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⑤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3.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某一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H2O和CO2,因此该物质一定含有(
)
A.氧气
氢气
碳
B.氢气
碳
C.氧元素
氢元素
碳元素
D.氢元素
碳元素
5.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分子总数,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分子总数
B.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C.参加反应的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与反应后各物质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D.氯酸钾受热分解后,生成固体的质量等于原反应物的质量
6.将agKClO3与2gMnO2混合加热,待反应完全后残留固体质量为b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b)g
B.(2+a-b)g
C.(b-2)g
D.(a-b-2)g
【拓展探究】
1.下列说法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电解18g水可得9g氢气和9g氧气
B.12g的碳与12g氧气反应生成24g二氧化碳
C.8g氧气与1g氢气化合生成9g水
D.16g氧气与12g碳反应生成28g二氧化碳
10.某化工厂进行生产用食盐(NaCl)和水配成食盐水,然后电解。电解食盐水不能得到的产物是
(
)
A.NaOH
B.
HNO3
C.
H2
D.
Cl2
2.镁燃烧后质量增大的解释正确的(
)A.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气
B.这不可能,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因为生成物中还含有氧元素
3、30gA和30gB反应时,B完全反应,生成45gC,则A、B、C三种物质在上述反应中的质量比为(
)
A.2:5:7
B.1:2:9
C
1:2:3
D.3:2:5
4、将a
g一氧化碳和b
g氧气通入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A.一定为(a+b)g
B.大于(a+b)g
C.小于(a+b)g
D.不大于(a+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