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电话和传感器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8.3 电话和传感器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0-18 09:2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内容
电话和传感器
主备教师
上课教师
教学课时
1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学期教学总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话的工作原理,知道声电相互转化的原理;2.
了解传感器原理及生活中用到的各种传感器。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生自己课余收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2.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提出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自己上讲台讲解,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2.
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3.
通过学习体会生活中的物理,
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
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电话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
教学难点
电话的原理及各种传感器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科学猜想、实验探索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演示、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第五节:电话和传感器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声音——》电流(电磁感应现象)电流——》声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将其他信息转换成电信息的器件叫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传感器、烟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作业设计:课后习题及基训




个案修改
一、引
入“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的振动传递的。如果把这一振动转换成电流的强弱而传送,再把电流转换成声音,那么也许能把说的话传送到很远的地方。”1860年,德国的莱斯提出这样的猜想。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实现了莱斯的梦想。你知道电话是怎样工作的吗?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声与点转换的奥秘吧!二、开始新课1.(1)电话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话筒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3)听筒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话、话筒和听筒的工作原理可分别用下面的图示表示:
话筒的工作原理:声波→膜片振动→挤压碳粒→电阻变化→变化的电流.
听筒的工作原理:变化的电流→磁力变化→铁片振动→发声
2.为什么在电话接通后,听筒和对方的话筒要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听筒和对方的话筒只有串联才能保障二者间的电流强度一致,从而使听筒薄铁片和对方话筒碳精薄片的振动情况一致,保证听到的声音与对方的讲话声相同.
3.电话听筒中的螺线管内的铁芯为什么要用永磁铁做成?
电话听筒中的螺线管内用永磁体做铁芯是因为:在螺线管未通电时,振动膜也会被永磁铁所吸引.当螺线管内通过按声音的规律而变化的忽强忽弱的电流时,螺线管与磁铁对振动膜的吸引就发生忽大忽小的变化,振动膜在这种忽大忽小的力的作用下就振动起来.这比用软铁做铁芯要灵敏得多.如果永久磁铁的磁性减弱会发现听筒就不太灵敏了,发出的声音就会减弱,甚至失真.例
甲乙两部电话接通时,正确的说法是
A.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分别串联在两个电路中
B.甲的听筒和话筒,乙的听筒和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
C.甲的听筒和乙的听筒串联,甲的话筒和乙的话筒串联
D.甲的听筒和乙的话筒串联在一个电路中,乙的听筒和甲的话筒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评析:因为听筒和对方的话筒串联才能保证二者间的电流强度一致,才能保证听到的声音和发出的声音相同.故选D答案.错选C的较多,原因是对“话筒、听筒要串联”这句话未真正理解.
方法指导: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甲的听筒传出的声音和乙的话筒发出的声音强弱一致”这句话,只有串联在一个电路中方能保证.小结
2.话筒和听筒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话筒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话筒由金属盒、碳粒、碳精薄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声音→薄片振动→挤压碳粒→电阻变化→变化的电流.
(2)听筒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听筒由永磁体、螺线管、薄铁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变化的电流→引力变化→铁片振动→发声.
3.实际使用的电话机,除了听筒和话筒之外,还有电池组、电铃、拨号设备等,且其话筒、听筒是与电池组串联在电路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