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17 19: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苏省灌云县四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
1.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原因是(

A.物种特化和功能基因的丧失
B.乱捕滥伐
C.栖息地破坏和丧失
D.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答案:A
试题解析:乱捕滥伐、栖息地破坏和丧失、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均是外因,物种特化和功能基因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内在原因。
2.下列全部属于内环境的一组是(

A.唾液、血液、汗液
B.组织液、淋巴液
血浆
C.组织液、血液、淋巴
D.汗液、尿液、关节液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B
试题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淋巴液
血浆
3.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血浆
D.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D
试题解析:A、B、C、D依次是血浆、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4.根据下图判断,描述正确的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D
试题解析: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a、b和c过程都很重要,各过程要协调才能保证生命的正常进行,①错;组织液中的CO2含量正常生命活动正常进行,②错。
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D
试题解析: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
6.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短期内散热量与产热量相比(

A.基本相同
B.产热量多
C.散热量少
D.不能确定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A
试题解析:正常人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7.一个寒冷冬季,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室外,这时会出现的变化是(

A.毛细血管舒张
B.温觉感受器兴奋
C.人的体温明显下降
D.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D
试题解析:从温暖的教室走到寒冷的室外,体温骤然降低,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冷觉感受器兴奋,为了维持正常体温,机体要增加产热量,D正确。
8.图为水盐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
B.渴觉中枢、肾小管、抗利尿激素
C.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C
试题解析: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对水进行重吸收;另一条是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来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因此A、B、C依次为抗利尿激素、肾小管、渴觉中枢。
9.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

A.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A
试题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产生渴觉的部分分别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10.红细胞和神经元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组织液、血浆
B.血浆、淋巴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组织液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C
试题解析: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神经元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11.胰岛素主要调节人体的(

A.水平衡
B.血糖平衡
C.体温恒定
D.酸碱平衡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B
试题解析:胰岛素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血糖,因此胰岛素主要调节人体的血糖平衡。
12.下列选项都不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是(

A.骨髓、T淋巴细胞、抗体
B.脾脏、B淋巴细胞、淋巴因子
C.扁桃体、吞噬细胞、抗体
D.脊髓、肝细胞、胰岛素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D
试题解析:免疫系统组成成分是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扁桃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脊髓、肝细胞、胰岛素都不是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
1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作用
B.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
C.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呈现动态平衡
D.通过人体的正反馈调节实现的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D
试题解析: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起作用,A正确;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的结果,B正确;温度、酸碱度、渗透压等呈现动态平衡,C正确;通过人体的反馈调节实现,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D错。
14.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活化经过增殖、分化形成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是(

A.抗体
B.记忆细胞
C.效应T细胞
D.浆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D
试题解析: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活化经过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浆细胞可分泌抗体,D正确。
15.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A.记忆细胞
B.T淋巴细胞
C.效应T细胞
D.吞噬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C
试题解析:能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
1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列哪项分泌的(

A.下丘脑
B.垂体
C.甲状腺
D.肾上腺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A
试题解析: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
17.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饥饿时体内血液中(

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A
试题解析:正常情况下,人体在饥饿时体内血液中血糖含量少,因此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A正确。
1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A
试题解析:灭毒的蛇毒是外来物质,是抗原;针对灭毒的蛇毒产生的免疫反应是特异性免疫。
19.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答案:B
试题解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是内负外正,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是内正外负。
2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弧
B.条件反射
C.反射
D.非条件反射
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答案:C
试题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1.下列物质全部可认为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水、血红蛋白
B.葡萄糖、呼吸酶
C.氨基酸、血浆蛋白
D.消化酶、水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C
试题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细胞内,A错;呼吸酶位于细胞内,B错;消化酶位于消化道内,D错。
22.饮食较咸,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在神经和激素的作用下,主要通过对肾脏重吸收作用的调节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趋向于恢复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曲线是(

A.A
B.B
C.C
D.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A
试题解析: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变化应该是先升后降,A正确。
2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B
试题解析: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应该是细胞免疫被破坏;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甲组是胸腺被破坏,乙组仅是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4.冬季奥运会上,正在进行10
000米速滑的运动员与周围观看的人员比较,其生理状态是(

A.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体温高于正常值
B.产热过程小于散热过程,体温低于正常值
C.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都下降,体温正常
D.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都加快,体温正常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
答案:D
试题解析:正在进行10
000米速滑的运动员因为需要大量的能量,代谢增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都加快,体温正常,D正确。
25.有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会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C
试题解析:过敏反应是体液免疫,A错;属于免疫功能过强,B错;淋巴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C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D错。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6.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_,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2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试题解析:由图示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CO2是从高浓度自由扩散到低浓度,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高于)毛细血管内CO2的浓度。
27.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 ,当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
(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答案:(1)蛋白质;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2)T细胞;(3)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试题解析:由图示可知,再次注射抗原X属于二次免疫,曲线B符合二次免疫的特征。
28.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
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如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案:(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的形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试题解析:血浆的浓度大约为0.9%,浓度高于0.9%,细胞体积缩小,浓度低于0.9%,细胞体积增大,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