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白石坡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门市白石坡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17 14: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白石坡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共18分)
1.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
2.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权利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4.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这个“经济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为(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5.下列措施中,既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D.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6.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四次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7.“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8.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进入21世纪,江汉平原上的农民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他们应用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第一次
第二次
B.第二次
第三次
C.第一次
第三次
D.第三次
第三次
9.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德莱塞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的作品是(  )
A.《等待戈多》
B.《格尔尼卡》
C.《约翰 克里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二、材料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27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至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民死于饥饿,1921年碦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的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和罗斯福面临的境况是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分别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3)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11.有人说,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崛起的历史,经历了这样几个关键事件:两次革命、两次大战、还有经济上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多次制定称霸全球的战略。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革命、两次大战分别指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3)“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制定了“冷战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12.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英美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经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国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上文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请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
(2)“英美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次会议的决议?
(4)“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材料二: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以上材料摘自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指什么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4)举出材料二中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白石坡中学九年级(下)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中,共18分)
1.20世纪初,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一个缺口.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事件是(  )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中共“一大”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故选D.
 
2.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一,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收回一战前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利.结果《凡尔赛和约》却将这些权利转交给日本.这表明(  )
①一战后中国仍处于被宰割地位
②德、日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
③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分赃的会议
④《凡尔赛和约》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巴黎和会的认识.
【解答】①《凡尔赛和约》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正确;②在巴黎和会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三国,错误.③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会议,正确;④《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约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正确.
故选C.
 
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下列史实与结论的搭配,哪一项是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  )
A.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B.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发表﹣﹣正义力量的联合
【考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故选D.
 
4.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这个“经济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为(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考点】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联盟.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主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共同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1993年,马约得到欧共体成员国批准生效,欧洲联盟成立.
故选B.
 
5.下列措施中,既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
D.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考点】战后日本经济的高度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解答】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值得我国借鉴”,A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的特点,B项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我国三大改造时的措施,可排除.D项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也可排除.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这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故选C.
 
6.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的战争是(  )
A.朝鲜战争
B.越南战争
C.第四次中东战争
D.科索沃战争
【考点】科索沃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科索沃战争.
【解答】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故选D.
 
7.“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世界经济走向衰退
B.解决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C.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各国经贸往来频繁
D.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各地区有巨大影响
【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解答】A.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增添了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故A项理解不正确.
B.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阻碍了数以百计的人摆脱饥饿的机会,使得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饥饿、疾病和贫困之中,从而导致犯罪和极端主义.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大海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一条船上.发展中国家因贫困引发的问题也会影响发达国家,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不只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发达国家也有责任,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故B项理解正确.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故C项理解正确.
D.经济全球化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故D项理解正确.
故选A.
 
8.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进入21世纪,江汉平原上的农民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他们应用的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
A.第一次
第二次
B.第二次
第三次
C.第一次
第三次
D.第三次
第三次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科技革命成果的归类.
【解答】福建茶叶价格与上海同步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电报和电话;21世纪农民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明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故选B.
 
9.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德莱塞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方式的作品是(  )
A.《等待戈多》
B.《格尔尼卡》
C.《约翰 克里斯朵夫》
D.《美国的悲剧》
【考点】现代文学和美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文学成就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通过主人公克莱德“美国梦”的产生和幻灭,他利己主义人生观和享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强烈而沉痛的控诉.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故选D.
 
二、材料题:(本大题4个小题共27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年至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民死于饥饿,1921年碦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的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和罗斯福面临的境况是什么?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列宁的途径方法和罗斯福的试验分别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3)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材料一“1920年至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民死于饥饿,1921年碦琅施塔得水兵叛乱”反映的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材料二“他坚定的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面临的严重的危机,而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材料二是美国受到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实行新政.故答案为面临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只要意思相近即可.
(2)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21年,列宁领导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也可以说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或者说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增强一定的计划性.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发展经济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
故答案为:
(1)经济困难引发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
(2)列宁:新经济政策;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罗斯福:罗斯福新政;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3)发展经济要结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或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只要符合题意皆可).
 
11.有人说,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40、50年代美国崛起的历史,经历了这样几个关键事件:两次革命、两次大战、还有经济上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凭借其经济、军事实力,多次制定称霸全球的战略。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革命、两次大战分别指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3)“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共产主义”,制定了“冷战政策”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考点】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的冷战政策及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
(2)本题考查美国霸权地位.
(3)本题考查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解答】(1)在美国历史上,两次革命分别指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1775﹣1783年北美人民通过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两次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了长达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日为了称霸世界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上处于霸权地位,美国的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高达.
(3)二战结束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其表现主要有: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
故答案为:
(1)两次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2)霸权地位.
(3)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2.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战争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大反攻的日子终于来临。英美盟军抢滩登陆,苏联军队的进攻所向披靡,龟缩在柏林避弹室里的希特勒已经成为瓮中之鳖。随着日本法西斯发出“本土决战”狂吠,苏联对日宣战,美国重拳出击,中国抗日武装展开了全面反击。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
上文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请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中“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标志性的事件是什么?
(2)“英美盟军抢滩登陆”于何处?其作用是?
(3)苏联对日宣战是根据哪次会议的决议?
(4)“美国重拳出击”又指何。
【考点】斯大林格勒战役;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诺曼底登陆.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有关内容.
(2)本题主要考查诺曼底登陆的有关内容.
(3)本题主要考查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
(4)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的有关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苏德战争爆发后,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2)根据所学知识,1944年6月,盟军官兵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进行了诺曼底登录战役,诺曼底登录战役的成功,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境地,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3)根据所学知识,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了会议,主要内容是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重拳出击”指的是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失败的步伐.
故答案为:
(1)斯大林格勒战役.
(2)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
(4)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并没有走上平坦的和平之路,美苏之间的“冷战”局面形成,并主宰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但是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材料二: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以上材料摘自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指什么格局?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什么?
(4)举出材料二中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考点】美苏争霸和两极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两极格局体.
(2)本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和当今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
(3)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
(4)本题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指两极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凸显,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2)1991年,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但随着中国、德国、印度、欧盟等国家和国际联盟实力的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的主要力量,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据材料二“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可知,体现了当今世界生产和市场的全球化,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如可口可乐、三星手机、西门子电器、海尔集团、微软公司、肯德基、麦当劳等.
故答案为:
(1)两极格局.苏联解体.
(2)政治多极化.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
(3)经济全球化.
(4)如可口可乐、三星手机、西门子电器、海尔集团、微软公司、肯德基、麦当劳等.(可自由举例,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10月1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