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赏)妈妈格桑拉(童声齐唱)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听赏)妈妈格桑拉(童声齐唱)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接力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17 16: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案例名称
妈妈格桑拉
科目
音乐
教学对象
三年级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儿童歌曲。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听赏藏族题材的歌曲《妈妈格桑拉》,使学生感受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2、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3、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4、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是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节奏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节奏的训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试唱学习。通过欣赏范唱、试唱、小组交流、教师教唱、自主练习等环节完成歌曲教学。采用独唱、合唱、表演唱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能力。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资源:
(1)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的。(2)小学人教版音乐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册(3)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教学课件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藏族服饰、电子琴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赏析与导入
1、师生问好。2、师: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回忆一首儿歌,先一起听一听,唱一唱。(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动画)
师:大家唱得真好,老师也被歌声感染了,妈妈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妈妈付出了很多。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藏族小朋友唱给妈妈的歌——《妈妈格桑拉》边听边思考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自由讨论,并请学生回答。
营造学习气氛
活动与体验
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云南,那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是一个神仙都向往的彩云之地。在去年校运会的时候,我们学校舞蹈队的同学表演的孔雀舞就出自云南。我们现在听的这首歌,就是云南地区一个非常著名的歌曲,我们用心的听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歌词中都体现出来了)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请学生思考问题。
与一般歌曲的风格特点比较它有那些不同之处?
通过讨论总结歌曲的特点
学唱新歌
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随钢琴唱词(体会民族歌曲的特点
听歌曲,了解有关知识。
分组演唱歌曲,小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
思考与创作
录音播放《妈妈格桑拉》原声
学生思考在音乐声中分组表现民族歌曲
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给学生创造中国、展示的机会。
反馈与小结
播放歌曲并介绍背景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唱歌曲,教师伴奏
进行互动式教学加深学生的影响。
教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也复习了轮唱,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让我们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
做相关的学习笔记。
提纲式的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拓展迁移训练
1,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2,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亲手制作一张漂亮的卡片,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和祝福,送给妈妈。让小小的卡片传递对妈妈的爱。聆听不同地方的对歌:《妈妈的吻》、《只要妈妈露笑脸》、《鲁冰花》等,扩大学生对对歌形式的了解
师生共同完成个别作品练习
把音乐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并训练学生的联想、想像联想、想像能力,并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布置作业
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
在音乐中学生走出教室。
巩固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
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情况的有效途径,我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节课中采取的是综合评价方式,不是看学生这首歌唱到什么程度,而是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等,看他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地方民歌产生了兴趣,是否对民歌的表现方式产生了兴趣,是否兴高采烈地边演唱歌曲边手舞足蹈,上完这节课是不是很快乐,余兴未尽,是否真正做到也在乐拿着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八、帮助和总结
《猜调》属于演唱课,编者设计此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地方民歌的大门,进而喜爱这门艺术。而这里有许多云南方言的术语(比如:街:方言读ɡāī;米线:即米粉)学生不懂,在上课期间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
开始
导入新课
教师指导
完成
布置作业
结束
完成
提示学生仔细观察
课件
出示课件,展示藏族风景
完成
体会歌曲的特点
多媒体
播放歌曲《妈妈格桑拉》学生仔细聆听
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
学唱新歌,强调休止符的唱法
交流讨论结果并可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动手制作
多媒体
思考与创作
学生进行分组表演
学生的教师指导下完成拓展延伸题